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達2.4億,為何年輕人不肯結婚?與性別紅利有關

文\\好孕姐

就在不久前,國傢民政部公佈瞭一組數據,結果顯示我國截至到2018年已經出現瞭2.4億單身人口,更重要的是,這次的國民人口數據調查是以成年人為準,這就意味著未成年人不在分母之內,適婚年紀不肯結婚的成年人遠比我們想象得多。

人口學傢表示,這2.4億人當中有7000處於獨居狀態,這意味著他們不與父母親人同住,大多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別的不說,起碼從生活技能和精神狀態上來講,這7000萬年輕人都屬於完全自立狀態,想要這部分人結婚可謂難如登天。

於是老一輩忍不住站瞭出來,對年輕人不肯結婚深感疑惑,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從孩子本身到父母教育,找來找去才發現與性別紅利有關,一切還要從幸福值說起。

幸福值最高的群體:已婚男士

根據中國男女婚姻狀態調查報告顯示,已婚男子是幸福值最高的群體,整體對婚姻的評價偏高,而未婚男子也表露出對婚姻和傢庭的憧憬渴望。有趣的是,這一狀況與女性群體截然相反,不得不讓人往性別紅利方面聯想。

對於已婚男士來說,婚姻意味著有另外一個人分擔自己的房貸,有人照顧自己生活,有人為自己生兒育女,甚至連傢務做飯都有人包攬瞭,而男人隻需要延續自己在原生傢庭中的兒子身份便可以坐享其成,甚至還能無痛當爹、傳承傢族香火。

而這一切的來源都在於他的性別,而非本身的實力。

幸福值最低的群體:已婚女性

對於女性來說,步入婚姻意味著分擔另一個人的房貸(房產證上未必有我們的名字),幫另一個人相夫教子、侍奉公婆,還要承擔傢裡大半甚至全部的傢務勞動,孩子的教育也要一手包攬。遇人不淑的話,還可能要照顧配偶一輩子。

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何女性大多選擇主動單身,這完全處於趨利避害的人類天性。倘若配偶足夠優秀,可以帶女性跨越階級,那受些委屈也不算什麼。可惜大多數男性都自顧不暇,甚至需要女性出門工作,才能勉強維持得瞭一傢多口的生活質量。

對比婚前,女性自然覺得幸福值下降瞭。

幸福值居中的群體:未婚女性

其實,根據民政部發佈的數據來看,社會結構中幸福值第二高的是未婚女性,這是因為她們大多生活自由,不會為丈夫公婆所累,加上不用承受生孩子留下的生理後遺癥,所以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精神狀態都要高於未婚男性和已婚女性。

這一點也證實瞭80%女性都屬於主動單身的調查結果,想要年輕人結婚,怕是要先改變男女在傢庭上的分工不平等才行,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大傢認為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