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 中國發展到足夠強大, 美國就會棄遏制而談合作

受訪學者: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傢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 樊綱

訪談:新京報智庫首席研究員 柯銳

近日,美國大選進入尾聲。然而,各種不確定性仍存在,其重大影響還沒全面顯現。

此次美國大選結果將對中美兩國經濟和兩國關系帶來哪些影響?就此,新京智庫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傢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進行瞭采訪。

樊綱,著名經濟學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兩次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委員會委員,曾被評為“世界100位思想傢”之一。

樊綱認為,此次美國大選後無論誰執政,全球化本身不可逆轉,美國也躲不過全球化的趨勢。我們面對的問題是一樣的,那就是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全球化基本動力沒消失,全球化不會止步

新京智庫:近年,在特朗普的孤立主義政策等影響下,出現瞭反全球化的跡象。這次大選後,全球化進程是否會出現變化?

樊綱:過去幾年,特朗普采取瞭一系列孤立主義和反全球化措施。從現在的情況看,如果拜登最終執政,他多少會扭轉特朗普的這種做法,回到一些全球議題上來,回到多邊主義議程和多邊機構上來。比如說,他可能重新加入巴黎協議,甚至還可能重回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等,這是有可能的。

從長遠來看,美國也躲不過全球化的趨勢,而且全球化本身不可逆轉,全球化進程仍然會繼續。特朗普那麼鬧,純粹是為瞭他的政治目的,為瞭他所謂的支持者基本盤,因此他做瞭一系列極端的事。但是仔細看一看,即使在特朗普當政時期,全球化並沒有停止,仍然在進行。

最初全球化的推動者是誰?就是美國和歐洲的那些大公司。起初,也就是上世紀50、60年代,“二戰”結束後,美國的政客們要幫助這些美國企業和跨國公司向全世界投資、配置資源。當時,美國的工人沒有感受到什麼影響,所以也不反對。最近這些年,因為全球化導致瞭一些美國產業的流失,美國一些政客就利用工人的失落感來謀求自己的政治目的。

但即便如此,全球的跨國公司和美國的這些大公司,是否停止瞭在全球佈局?沒有。跨國公司的CEO們,也就是當初推動全球化的這些人,現在仍然是在思考著,到全球哪兒去投資,哪兒的盈利最高,他們還是在想在全球配置資源。

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講,全球化的最初動力、基本動力沒有消失,盡管現在美國這些發達國傢可能有一些反全球化的勢力,但是從全世界來看,支持全球化、推動全球化的力量比當年多多瞭、大多瞭。特別是發展中國傢。最初,很多發展中國傢是對全球化有疑慮的,認為跨國公司是來剝削自己,搞新殖民主義,所以不是很支持。但經過幾十年發展,人們看到發展中國傢可以從全球化中受益,特別是從中國的發展歷程中看到瞭可從全球化獲得發展機遇。所以,現在幾乎所有發展中國傢,包括中國這樣的中等收入國傢,都在支持全球化。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全球化不可逆轉,多邊主義也是不可逆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多邊的世界中,某些消極因素可能猖獗一時,但長遠來講,它們無法改變歷史發展趨勢。

因此,我們的企業要繼續發展,仍然要有全球化思維,仍然要想著如何在世界市場中發展自己,仍然需要想著在全球配置資源。

用更加開放的市場,應對遏制中國的企圖

新京智庫:如果拜登上臺,中國的發展環境是否會有較大改變?中國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可能的變化?

樊綱:對我國而言,需要繼續加大開放力度,更加為企業包括跨國公司和外國投資者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此次大選,特朗普的競選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拜登的競選口號是“讓美國再次領導”。領導誰?領導他們的“盟友”。美國兩黨雖然分歧很多,但在遏制中國的問題上高度一致,所以拜登當選,他也會想方設法遏制中國,但方法可能有所不同,比如他可能更多地拉著盟國盟友,共同來遏制中國。

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改變不瞭對方,隻能改變自己,我們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其中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我們要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與世界上更多的國傢、更多的企業,建立起命運共同體,更多地參加多邊合作,更好地開放我們的市場,歡迎各國企業到中國來投資,使他們與我們結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我們正在與更多的國傢和企業建立更加密切的經貿往來。最近,在這方面有很多好的跡象。例如,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進出口值達到瞭2.09萬億元,同比增長5.6%,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當然,下半年,這個數值也許會被美國趕超。特朗普雖然說要跟中國脫鉤,但實際上美國對中國的商品需求猛增,因為美國的復產無法實現。

另一方面,中國跟歐洲的經貿往來也變得更加密切。最近有消息,中歐班列今年開行已超1萬列,再次創紀錄,而且運輸量比過去要大得多。所以,中國和世界上更多的國傢,在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系。剛剛閉幕的第三屆進博會,彰顯瞭我們加大開放的信心與決心。

今年我們要抓緊推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成員國都是與中國經濟有著非常密切關系的夥伴國傢,有助於形成區域經濟的更緊密關系。要更積極地推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協議。此外,中歐投資協定的簽訂,也有助於中國發展多邊主義,和世界上更多的國傢結成命運共同體。

這次美國不管誰當選,我們面對的問題是一樣的

新京智庫:如果遏制不能避免,未來我國經濟有哪些發展重點需要註意?

樊綱:最近,國際上已經開始有瞭一些理性的聲音。有的是美國人自己寫的,有的是其他國傢人寫的,他們告訴美國,你無法遏制中國的發展,你不僅遏制不瞭中國的發展,你采取一些遏制措施,結果自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近期看,美國的一些政客遏制中國的發展,說是要抓住最後的時間窗口,這期間,他們可能還會鬧出各種事,但中國如果繼續高增長或是正常的增長,堅持發展5年、10年、15年、20年,當他們認清無法遏制中國發展的時候,中國發展達到越來越高水平的時候,他們大概會來跟我國談合作瞭。以前他認為你是弱小的,根本不值得認真對待。現在他發現我們已經有力量瞭,他就要來遏制,但是我們更強大,當他認識到無法遏制的時候,他就會來談合作。大傢需要共同在世界上合作。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要繼續加大改革,要打通內循環、外循環,消除各種梗阻。我們還要更多地自主創新,以前我們更多是模仿學習,現在我們很多產業已經到瞭或接近前沿,到瞭能夠自主創新的階段。

近年來特朗普政府對我國的斷供和打壓,也迫使我國進行更多的自主創新。斷供,使得我們的國際大循環受到影響。那麼我們更多依靠自主創新,依靠國內循環,然後更好地利用我國的超大市場,把潛力充分發揮出來,拉動供給,創造需求,使我國經濟進入更好的良性循環。這方面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確實,我們現在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我們面臨百年大變局,其實也是因為我們變瞭,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我們成長起來瞭,對他們產生瞭競爭,於是來瞭各種遏制和挑戰。要真正打破這種遏制,還得靠我們自己的發展,靠我們努力。

一些企業會離開,但有更多的企業來中國

新京智庫:近來,一些海外政客和媒體稱外資企業將大規模從中國撤離,外部資本將加速與中國脫鉤。您對此怎麼看?中美貿易摩擦,外資企業會不會大規模撤離中國?

樊綱:第一,有些企業早晚都會走。因為在我國的成本、條件變瞭,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都變瞭。那麼,有些低端產業不得不走。

第二,特朗普跟中國打貿易戰,增加瞭關稅,那麼一些在中國生產、做美國生意的企業就處於不利地位瞭,可能就要回到美國或其他國傢生產,以避免高額關稅。隻要美國關稅政策不改,大概還會有一批這樣的企業要走。

第三,此次疫情中,暴露出供應鏈過於集中在某一國傢的問題,在一定意義上扭轉這種局面,有其合理性。供應鏈不能太集中,需要一定的分散化。某種意義上,這種分散具有合理性。

因此,會有一些企業考慮到其他國傢佈局的問題。但是,如果把廠子搬走,撤出中國,這也是很難的事,因為沉淀成本太高瞭。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一些企業在擴大生產能力的時候,可能不在中國建新廠,而是適當分散,分散到東南亞,甚至分散到其他一些區域當中。

這很正常,其實,中國自己的產業也要適度分散化,不能把供應源都放在美國,而是要考慮多元化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這是對過去一階段全球化的一種矯正。這仍然是全球化,但通過對過去一些問題的矯正,適當多元化、分散化,能使得全球化更加穩定,使得供應鏈的循環更加暢通。

所以我們要用一種平和的心理來看待這事,同時,也要註意到,有更多的企業可能會到中國。中國有很好的基礎設施,每年有大批新畢業的工程師,這些人力資源都是研發中心所迫切需要的。同時,我們的營商環境在逐步改善,這是歐美企業承認的。再加上我們的巨大市場,能吸引更多的國際企業到中國。有一些走,有一些來,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一種循環,是非常正常的資源配置。不用大驚小怪。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