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開偉: 把年輕人擋在過度借貸門外

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報道稱,中國“90後”正不知不覺陷入超前消費,報道援引西方機構的一份調查顯示,他們平均負債達人民幣12萬元,債務與收入比高達18.5倍。這些年輕人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期出生,成長於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張揚個性、註重享受,大多信奉“活在當下”的生活理念,而五花八門的互聯網借貸平臺,花錢太方便也助推瞭他們的超前消費意識。文章擔心,隨著愛存錢一代代人的逐漸老去,假如未來突遇危機,習慣舉債度日的年輕人怎樣渡過難關,中國社會還有這麼厚的積蓄保底嗎?

看到這樣的消息,的確不免讓人擔憂,合理地擴大消費的確有刺激經濟活力拉動內需的作用,而大幅超過收入的負債式消費從長遠看是在透支未來的“內需能力”。中國已經進入需要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的階段,過度負債式消費無論對傢庭還是國傢的應對危機能力而言都會形成削弱。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國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飆升至854億元人民幣,是10年前的10倍多,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後”幾乎占瞭一半。年輕人在網上調侃“花唄一時爽,還錢火葬場”,可“負債一族”人群為何越來越多?首先是消費觀念的改變,成長於消費主義盛行時代的年輕人中不少傢庭經濟條件不錯,一些傢庭持續不斷地在經濟上“輸血”,助長瞭孩子的享受意識,使其一味追求生活品質,缺乏防患於未然的意識。各種低門檻的網貸及放貸機構使出的各種信貸誘惑,也讓不少年輕人滋生消費沖動,不惜信用違約,越貸越想貸,越貸負債越大,到最後債臺高築,成瞭“賴債戶”。資本鼓動的輿論宣傳也有一定責任。它們總是鼓勵年輕人敢於消費,用今天的錢圓明天的夢,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瞭慫恿年輕人敢於超前消費、過度負債的社會氛圍。

讓消費回歸到理性狀態,需要多管齊下,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年輕人從實際出發,形成正確的消費與負債意識,摒棄盲目攀比心理,使自己做出的消費行為與自身收入能力相適應,與自己未來所要承擔的各種傢庭責任以及有可能發生的各種不可預見的風險相適應,讓自己不要成為債務的奴隸、消費的“俘虜”,不因過度負債而影響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不因過度負債而釀成傢庭悲劇。同時加強對各種網絡小貸公司的監管,懲處具有誘導性質的借貸、消費宣傳,尤其是故意降低借貸門檻引誘部分不具備消費能力的年輕人超前消費的網貸、消費公司。對一切以普惠之名放貸而行高利貸之實的網貸公司一律吊銷其放貸資質,凈化網貸環境,將不具備償債能力的年輕人擋在網貸借貸大門之外,消除他們不必要的債務負擔。(作者是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