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壓降至3傢! 互聯網金融無序發展時代已逝

財聯社(北京,記者 薑樊)訊,今天,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國務院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全國實際運營P2P網貸機構已經由高峰時期約5000傢,壓降到目前的3傢。而就在大約兩周前的10月22日,銀保監會的統計數據還有6傢。

P2P網貸正在加速出清,而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的野蠻生長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脫胎於互聯網金融的金融科技行業也正面臨強監管。

在今日的發佈會上,劉福壽還表示,銀保監會將完善風險全覆蓋的監管框架。增強監管的穿透性、統一性和權威性,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

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未來金融科技企業的相關金融業務也將受到與金融機構同等的監管力度,無序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瞭。

今年年底P2P將全部清退

此前,銀保監會表示,P2P的整治將截至今年年底。如今僅僅已經剩下不足1月,清退的進程已經明顯加快。

根據今日央行發佈的《2020金融穩定報告》中顯示,P2P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風險得到根本性整治。截至2020年6月末,全國在運營網貸機構壓降至29傢。僅僅半年時間,P2P行業就已經幾乎消亡。

實際上,P2P是此次互聯網金融整治行動中的重頭戲。2017年底出臺的《關於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即“141號文”)成為P2P行業的分水嶺,“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貸款業務的,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的規定,讓此前P2P的“資金掮客”模式被否定。這意味著P2P平臺僅有兩條路可走:要麼清退,要麼轉型。

良性清退似乎成瞭老大難的問題。截至目前,仍有諸多平臺因資金問題而無法退出,不少曾經的“頭部平臺”,或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詐騙”等罪名立案。如此前北京地區的“頭部平臺”凡普金科已經被警方立案;而美利金融創始人劉雁南則在其子公司美利車赴美上市前夕被抓,旗下平臺被立案。而一些堅持良性退出的平臺,在和P2P徹底告別之後也表示“脫層皮”。

不過,P2P平臺轉型與良性清退同樣艱難。不少P2P平臺轉型為金融科技公司,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助貸等相關服務。一位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大部分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並不容易,“如果風險較高的尾部平臺,就算是承諾兜底資金,這些金融機構可能也不會與之合作。”

值得註意的是,不少平臺在這期間還瘋狂獲取各種金融、類金融牌照,試圖突圍。網絡小額貸款等成為此前最熱門的牌照。

強監管之下無序競爭被卡死

無論是否更名為金融科技,這些平臺的本質仍然是金融,而是金融就要接受金融行業的監管。如今,轉型而來的金融科技企業均面臨強監管。

今年以來,銀保監會下發多個文件,對這些金融科技企業影響深遠。雖然《商業銀行暫行辦法》中肯定瞭助貸的模式,但隨後而來的《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則直接掐死“助貸+保險”的融資信保模式,而這是此前助貸公司最為常用的模式之一。

日前,網絡小額貸款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剛剛出爐,其嚴厲程度超過業內人士的預計:監管上收審批權之後,註冊資本金到達50億元的“極少數”特批平臺,才能夠跨區域經營,這意味著當下不少平臺的經營模式再度處於變數之中。

遭遇強監管,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所難免:在極速擴張的同時,風險也如影隨形。以“助貸+保險”模式為例,在野蠻生長和跑馬圈地之後,保險公司集體踩雷,不少保險公司因規模太大、風控不力而最終不得不吞下巨虧的苦果。

“保險公司折戟的背後,是助貸模式背後的兜底現狀。”有業內人士甚至直言,如此高企的壞賬成本,實際上反映的應該是與助貸公司合作的銀行的真實不良率。然而,在兜底背景下,這部分不良轉嫁給瞭助貸公司以及保險公司。

不過,金融科技的強監管或才剛剛開始。

“未來,監管將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要一視同仁,監督持牌金融機構和新興金融科技公司都依法合規經營。”此前,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發文表示,對於不同市場主體合作中發生的侵害消費者權益問題,監管部門在查處持牌金融機構的同時,對相關金融科技公司也要開展延伸調查。

值得註意的是,此前以P2P起傢的多傢赴美上市的平臺,如今股價依舊不佳。今年以來更是跌跌不休。根據萬得數據顯示,玖富今年已經跌去85.83%,趣店跌去71.44%,小盈科技、品鈦等股價今年跌幅也均超過50%。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