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香港影史總冠軍,兼票房的撲與爆

對演員而言,票房表現的重要性,僅次於演技評價。

而關於票房成績,有很多人雙標。

別人拿瞭高票房,是群戲,是抱他人大腿或者是抱名IP大腿,又或者是抱名導大腿。

自己偶像高票房,就是號召力強,是單抗,是吊打加橫掃。

別人票房差瞭,是沒號召力,是下限無限。

自己偶像票房差瞭,要麼是題材,要麼是沒宣發,總之都是合情合理。

其實這種人存在,隻是一個笑話。

#

九十年代末,“雙周一成”的票房壟斷局面結束。

周星馳餘勇仍足, 2000年代一共出手三次,奪得三個年冠,但作品間隔時間越來越長。

劉德華在2000年代揚眉吐氣,也將三次個人年冠紀錄收入囊中,此外他還創造瞭一個連續十五年進入香港十大票房榜的紀錄,如果把時間再往後延伸,則是連續十八年。

從票房的絕對統治力角度來說,劉德華始終遜色雙周一成。

但如果從作品密度和累積票房貢獻度來說,劉德華或可稱為香港影壇的第一人。

這絕非運氣可以解釋。

而在截止目前的個人職業生涯裡,郭富城奪得三次一番個人年冠,更兼打破影史記錄,並摘得香港影史的總冠軍在手。

這個成績同樣絕非運氣可以解釋。

如果用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陳述,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時間一路行進到2020年。

劉德華總計上映電影149部。

其中1999年《孤男寡女》、2002年《無間道》及2003年《無間道3》奪得年冠。

郭富城總計上映電影58部。

其中1998年《風雲之雄霸天下》、2012年《寒戰》及2016年《寒戰Ⅱ》奪得年冠,《寒戰Ⅱ》達6682萬,打破香港歷史票房紀錄更兼是截至目前的香港影史總冠軍。

而近年來內地票房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統計三番內個人票房超過十億的影片,郭富城三部,分別是西遊系列兩部及《無雙》,劉德華兩部,一部《澳門風雲3》,另一部是《掃毒2》。

在這樣的實績下,張學友和黎明在電影票房方面的成績幾可忽略。

劉郭其實都是自帶星光的偶像型演員。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條長達數十年的星路上,除瞭最開始的一些影片以及部分客串,二人幾乎都是作為影片第一主打角色出現。

而偶像特質相對演技實力類型,有先天的票房加成效應。

但這並非就可以認為,他們是沒有演技能力的演員。

要做到長紅不衰甚至更進一步,除瞭偶像魅力的持續突出,演技能力的蛻變就會變得非常重要。

近年來大眾對小鮮肉的印象和態度,其實很能說明問題。

僅靠一張臉吃青春飯,寥寥數年,看客就厭倦瞭。

兩人在各自巔峰的十年裡,可以稱得上傲視群雄。

而郭富城在香港電影日漸式微的情況下,票房成績更顯亮眼。

其影史冠軍記錄或許還將保持多個年頭。

另一個問題。

是個人職業生涯票房所謂撲與爆。

其實就香港影壇來說,除瞭周星馳和巔峰期的成龍,其他人幾乎都有票房僅幾百萬的作品。

所以這個撲與爆通常是放到內地影市來看的。

郭富城在內地最低票房的作品是2006年的譚傢明導演執導的《父子》,145萬,年度排名第八十。

劉德華最低票房是2005年的《童夢奇緣》,784萬,年度排名第三十八。

當然,那個時候內地影市其實尚未起步,還不足以說明什麼問題。

郭富城另一個比較偏低票房的影片是2012年的《浮城大亨》,票房901萬。

而劉德華另一個偏低票房是2010年的《未來警察》,6073萬。

但《浮城大亨》同年度郭富城有《寒戰》,以2.54億的成績排名年度第十二,《未來警察》同年度劉德華有《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以2.92億的成績排名年度第六。

所以票房,可以作為演員個人能力的要素之一進行統計。

但千萬不要當作全部。

尤其是所謂單抗、基本盤這些類似概念提法。

事實證明,這些概念是經不住考驗的。

統計的目的,也不是比較。

2020年。

郭富城上映瞭一部《麥路人》,純港片文藝題材。

疫情未去的情況,內地票房剛過1800萬,香港票房超過800萬。

目前待映影片有陳正道的懸疑大作《秘密訪客》,以及翁子光給港影的情書《風再起時》。

劉德華的港片題材影片《熱血合唱團》即將上映,亦有邱禮濤的商業片《拆彈專傢2》待映。

未來始終比過去更有意思。

每個十年,都各有千秋。

下一個十年。

誰又在峰巔?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