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再好,也不要越過三條“底線”

人生在世,沒有誰能夠活成一座孤島,每個人都避免不瞭與人打交道,在與人相處中,能夠讓別人感覺舒服,是一段關系能夠和諧且長久的基礎。

生活中,我們看那些人緣好,朋友多的人,他們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會交朋友,而是懂得如何經營朋友。

正如有句話說的那樣:“任何人隻要能夠讓別人感覺輕松,那麼都會讓人願意靠近。”

一段好的關系,不是說隻要有一顆真心就可以,還需要懂得不跨越一些社交界限。

真正聰明的人,與人相處,無論關系再好,也不會忽視下面這三條底線。

因為他們明白,倘若越過瞭這三條底線,隻會讓別人厭煩,再好的關系最終也會變成一場災難。

把握分寸,不過分幹涉

周國平曾說過:

“分寸感是成熟的標志,它懂得遵守人與人必要的距離。”

深以為然。

無論多麼好的關系,其本質上也還都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都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倘若不懂分寸,過分幹涉,那麼隻會讓別人壓抑,最終破壞彼此的情誼。

電視劇《下一站是幸福》中,賀繁星、宋雪和楊小雨是三個最好的閨蜜。

後來的時候,楊小雨的丈夫在外面廝混被賀繁星和宋雪知曉,兩個人都主張楊小雨離婚,可是楊小雨卻一直沒有說離婚的事情,反而想著原諒。

這時候賀繁星和宋雪更是恨其不爭,一直在勸楊小雨離婚。

最後楊小雨不僅沒有感激她們所謂的“好意”,反而憤怒爆發,並且說瞭這麼一句話:“為什麼你們一直逼我離婚呢?”三個人也因此不歡而散。

不可否認,站在賀繁星和宋雪的立場上,她們勸楊小雨也都是在為瞭楊小雨好。

可是她們卻忘記瞭,隻有別人感覺好才是好,她們認為的並不算,離婚對於當時要生產的楊小雨來說,更是一種災難。

作傢三毛曾在《隨想》文集中寫道:

“朋友之間再親密,分寸不可失;自以為熟,結果反易生隔離。”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方式,也都有自己的個人想法。

倘若一個人沒有分寸,總是習慣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身上,並且肆意幹涉別人的生活,那麼最終,別人不會感激你的好意,隻會感覺到厭煩。

適當地保持距離,不過分主導別人的生活,不僅是智慧,更是對對方最好的尊重。

記得感恩,不理所當然

生活中,總有一些這樣的人,在他們看來隻要兩個人關系好,那麼對方幫自己就是理所當然的。

因此在別人伸手幫瞭自己的忙後,他們不僅沒有任何回饋,甚至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

可是,我們應該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有義務幫你的,再好的關系也需要“禮尚往來”才能長久。

多年之前,有過這樣一個同事。

由於他性格開朗,愛說話,所以很快就和所有的人打成一片,成為瞭朋友。

可是朋友關系建立得快,失去的也快,不到半年時間基本上就沒有誰願意再和他交往瞭。

之所以會如此,原因就是,他這個人讓人感覺太“自私”。

別人幫瞭他忙他從沒有任何回應,別人請他吃飯,他也從沒有回請過,久而久之所有人都疏遠瞭他,他再找人幫忙別人也都找各種借口回絕。

有句話說得很對:

“永遠不要讓別人免費幫你,人與人的關系就像是一個銀行,你取出來一點,要存進去一點。”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沒有什麼理所當然,就算不能同等回饋,也應該有所回應。

隻有別人幫你一把,你幫別人一把,別人送你東西,你同樣回一個東西,關系才能夠在你來我往中變得更濃厚。

說到做到,不透支信用

有人說:

“贏得一個人的信任,需要很長時間,但是毀掉一個人的信任,則隻需要一瞬間。”

誠然,人與人之間相處,我們對別人愧對自己的事情記得更清楚,倘若一個人總是透支信用,那麼再好的關系最終也隻能走向陌生甚至是背離。

網上看過這麼一個故事:

兩個年輕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兩個人約定好瞭要在一個咖啡館商量一些事情。

可是那天正好下雨,一個年輕人就沒有去,事後也沒有打電話解釋,在他看來,兩個人關系好,對方也不會因為這件小事責怪自己。

可是,之後雖然另外一個年輕人沒有再提及此事,但是對待失約年輕人的態度卻發生瞭變化。

兩個人的關系也慢慢地變得疏離。

小孩子都知道,答應的事情要拉勾勾去遵守,成年人更要說到做到。

人際關系中,信任是最不能消耗和透支的。

因為一旦透支,那麼別人心中就會形成一種疙瘩,那麼之後再多的挽回,都無法重拾信任。

承諾瞭的事情要說到做到,不能做到的事情,不要輕易承諾,才是與人相處,最智慧的做法。

一段好的關系,不是憑空產生,更不是產生瞭就註定長久,而是需要彼此用心維系。

隻有,當兩個人能夠不越界,懂感恩,重誠信,不讓別人感覺到尷尬和不舒服。

那麼關系才能夠更和諧,更長久。

END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