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的風向又變瞭?特朗普開始全球搶人,還是又一輪“特離譜”?

這次最新的移民政策,若最終能經過兩院投票生效,勢必會對未來幾十年美國的移民結構產生深遠影響。但在針對留學生的問題上,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真的是一個未知數。尤其在特朗普時代的美國,什麼“特離譜”的事都有可能發生!

在移民政策上持續發力的特朗普政府又有新動作瞭。

5月16日,白宮宣佈瞭最新的移民改革框架。這項由特朗普女婿兼高級顧問賈裡德·庫什納(JaredKushner)制定的改革,將審批重點放在人才的技能上,不再是以前的傢庭關系或者人道幫助。此外,這項計劃將加強美國的邊界保護,旨在建立一個“擇優”系統。

所謂的“擇優”簡單來說就是增加技能型移民所占的比例。主要涉及以下6個議題:

1.保衛邊境:掃蕩非法移民,完成邊境墻;

2.保護美國的工資:阻止低工資勞動力的流動;

3.吸引和留住最優秀、最聰明的移民;

4.優先考慮核心傢庭:這將限制移民的傢庭成員;

5.為關鍵產業引進勞動力;

6.取消綠卡抽簽(diversityvisalottery),維護人道主義價值觀,保留庇護制度,但要加以限制。

但該計劃的執行不會影響總體的綠卡發放量和凈移民人數。也就是說,美國每年發放的永久居住證,即綠卡的數量還是會保持在110萬張左右。但綠卡分配的重點有所改變,優先考慮有就業或投資前景的高技能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個人,而不是與美國公民的親屬關系或人道主義需求。

特朗普在新聞發佈中強調,美國將在新移民改革計劃中實行“移民打分制”。這套計分系統中,除瞭對美國的基本認識和移民的身體情況外,移民申請者將根據其年齡、英語熟練程度、是否有工作offer或承諾對美國進行投資創造就業,以及教育程度等,獲得相應的積分。很明顯,這套新型系統將更偏向於年輕人,以及受過高等教育、有較高工資收入的移民。

可以說,這次移民改革的核心實際隻有一條:開始全球搶人。

據美國媒體透露,這次改革的方案,將大大增加技術類移民的比例到57%(原來是12%);傢庭團聚類將大幅減少到約三分之一(原來是三分之二);而各種庇護類的移民也將削減到10%左右(原來是22%)。

而特朗普在新聞發佈會中特別講到:“現在美國有很多才華橫溢的留學生,現行政策他們很難拿到工作簽證或者移民留下來。但這些才是美國最需要的優秀人才,我需要他們留下來!”

說到這裡,大傢應該明白瞭,美國的移民政策確實會對留學生有深刻的影響。

目前在美國的外國留學生人數超過100萬,其中中國留學生高達30多萬人。受大環境影響,最受中國留學生歡迎的專業也正在從商科逐漸轉向擁有更長OPT(OptionalPracticalTraining,即專業實習),且更傾向美國政府所說的“高技能人才”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總稱)專業。

因此,在大部分人看來,這項新型移民改革對於留學生來說無疑是利好的。

但請不要忘記,美國的總統是特朗普,這個經常出爾反爾的總統。尤其在中美關系等一系列大環境對STEM專業的留學生越來越不友好的情況下。

在美國宣佈這個“重磅移民政策”的同時,海姐發現瞭另一則最近也在網絡刷頻的新聞——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學生。根據MIT去年12月中旬公佈的提前錄取榜單,在來自全球的9600位申請者中,被提前錄取的707名學生中,沒有一人來自中國內地高中。

當然,這則消息最後被證實不夠精確。據瞭解,麻省理工平均每年招收約2000名學生,提前錄取的是能夠凸現自己的社會責任感、特殊才能和領袖人格特質的部分學生。三分之二的申請者走的還是正常招錄的途徑。事實上,已有中國內地學生被正常錄取,並沒有“全軍覆沒”。

但這則新聞折射出的是,近年來特朗普政府以保護國傢技術安全為名推行的一系列政策,給中美高教、學術交流制造的困擾。

早在2017年12月白宮發表的“國傢安全戰略”中,就公開表示將限制STEM專業(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留學生簽證;2018年6月,美國國務院宣佈縮減攻讀航空學、機器人學與先進制造領域等理工科中國留學生簽證;一些中國專傢學者的訪美簽證被吊銷或加上瞭行政復審的程序;今年5月14日,又有幾個共和黨議員再次提案限制中國留學簽證。

在網絡搜索“特朗普”“移民政策”等關鍵詞,不乏《美國移民政策縮緊,中國留學生們正被迫回國……》《美國移民政策持續收緊留學生留美就業“鬧心”不斷》《為吸引高技術移民繼當全球霸主,美國4月實施H-1B簽證新規》等這樣的文章。

有文章提到,“check”是最近學生簽、學術訪問簽和外籍高科技從業者簽證申請人都聽說或親自經歷過的一種情況,即簽證申請不直接通過或拒絕,而是被大使館等美國政府單位標註,交由USCIS(美國公民和移民服務處)進行後續的行政復核。

而半導體、材料、機械工程、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以及機器人和航空航天等敏感領域,是本次H-1B、F、J等簽證被“check”所涉及的主要方向。

遭遇簽證審查的,不隻是留學生群體,還有很多已經在美工作瞭多年的普通從業者,甚至連國際知名學者都不能幸免。

▲2002年圖靈獎得主,中間為AdiShamir

比如2002年國際計算機學會圖靈獎得主AdiShamir,就在今年首次因為商務簽被拒而無緣自己創辦的頂級會議RSA。會議創辦人無法參加自己創辦、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會議,這或許是今年最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是美國國傢科學院、英國皇傢學會、法國科學院和以色列科學院的成員,獲得瞭圖靈獎等無數獎項……”Shamir教授在一段發給大會的視頻裡指責美國的簽證政策正在變得對高技術人才極其不友好。

政策風向轉變、輿論造勢的背後,表明美國在科技研發和人才競爭領域出現瞭越來越強烈的焦慮感。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各國科技研發投資數據,2017年研發投入排名前10的國傢,中國已居第二位,僅比美國少1000億美元。按照經合組織對41個主要國傢和地區的統計,中國R&D(研發)人員占全球總量的比重已達到20%,超過美國。

海姐認為,正是中國的奮力追趕,讓特朗普和他的政府患上瞭“被追趕焦慮”,這或許才是美國移民政策轉向的內在原因。

也有評論稱,特朗普政府在留學政策上的一系列發力,本質上是一種“七傷拳”式的科技鎖國——既傷人,也傷己。

最後回到這次最新的移民政策,若最終能經過兩院投票生效,勢必會對未來幾十年美國的移民結構產生深遠影響。但在海姐看來,在針對留學生的問題上,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真的是一個未知數。

畢竟,最近這個超級大國,可以以國傢安全的名義,直接定向封殺瞭一傢中國企業。這從側面印證瞭對方感受到瞭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迸發出的強大競爭力所帶來的壓力。

尤其在特朗普時代的美國,什麼“特離譜”的事都有可能發生!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