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傢:愛情發生的概率並不高,婚姻不一定非得要“愛”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現代男女擇偶講究權衡利弊,但奇怪的是,一個人越是權衡利弊,就越可能會遇到更多的隻講權衡利弊的人,同類的人是會相互吸引的。

仔細琢磨現代男女的擇偶標準,你會發現很多男女其實在擇偶時的心態矛盾又有趣。

普通白領,男,28歲

大學的時候談過兩段戀愛,那個時候找朋友的標準是一定要漂亮,這樣我帶出去的時候會覺得有面子,但是長得漂亮的女孩子,往往性格也作,總是鬧脾氣。一開始還會哄一哄,時間久瞭耐心就被磨完瞭。

工作以後想法就變瞭,我覺得愛情隻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對另一半的外貌要求則成為舒服就好。

應屆畢業生,女,23歲

對於未來的另一半我一直有很多幻想,我想我的擇偶標準大概就是顏值高、懂浪漫、脾氣好。

顏值大概是所有女孩子都想要喜歡的吧,而懂浪漫的男生一定很會哄女孩開心,我覺得結婚的意義就在於此,如果他都不能讓我開心,那麼我結婚的意義在哪裡?

企業老板,男,33歲

我是名牌大學的博士畢業生,有自己的公司,規模不算大但算得上成功。很早的時候我都把精力放在事業上,對愛情沒有多上心。

現在身邊也會有一些異性出現,大都是和自己一樣的女強人,但她們其中很少有人能夠吸引到我。

我想要的其實很簡單,成熟、孝順長輩、最好還愛讀書。

碩博連讀,女,29歲

學生時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業上瞭,所以至今還單身,最近一兩年因為年紀原因傢裡人催婚催得緊。不甘心相親,不甘心隨便找個合適的人嫁瞭。

我希望另一半的傢庭相對優越,學歷最好和我相似,這樣至少我未來的生活不會太差,最重要的是三觀相同。我希望他能和我有共同語言,“無話婚姻”我可接受不瞭。

你看,不同時期的人,不同環境的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需求,可是唯一不變的是,大傢都有各自的“擇偶底線”。

18歲的時候,你喜歡陽光帥氣的大男孩;28歲的時候,你喜歡成熟穩重的男孩子,而陽光帥氣的大男孩在你這裡則變成瞭沒有責任擔當的小弟弟,白送都不要;38歲的時候,你喜歡知冷知熱的暖先生,是否帥氣成熟都已不再重要。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的情感需求是分階段的,欲望需求決定標準。但欲望需求並不是一件壞事,欲望需求是生命有活力的象征。

欲求是一個人存在的基礎,與其糾結於欲望,在擇偶標準上下功夫,不如認真地想清楚,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伴侶,一段什麼樣的關系?

你自己希望從伴侶身上得到什麼?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愛情一定伴隨著各種各樣的附加條件,這些條件有哪些是你不能舍棄的,有哪些其實是可有可無的?每一個人都希望和另一半是相愛的,不管一個人能不能得到愛情,但在內心深處一定會渴望愛。

社會學傢李銀河曾說:“我想給大傢兩個建議:第一,如果你很想結婚,那就不一定非要等到愛情不可,跟一個僅僅是肉體上的朋友或者僅僅是精神上的朋友結婚也無不可;第二,如果你並不是很想結婚,而且一定要等待愛情,那你內心要足夠強大,要做好終身獨身的準備,因為愛情發生的概率並不高。”

你想要愛情,還是要普世的婚姻,一定要在內心想清楚。其實很多人會列出一大堆擇偶標準的人,事實上並不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人,適合什麼樣的人。

大部分人都在紙上談兵,並沒有真正地走出去瞭解一個異性,深入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

愛情的確靠緣分,但能不能遇得到很大程度上會依賴於你本身相不相信,願不願意為此而付出努力去尋找。

不要緊糾結於這些條條框框,與其期待一個完美的伴侶自動出現,拋開束縛先接觸瞭解,很多事情你隻有經歷過才能知道究竟適不適合自己。

就像上文中的男孩,曾經他渴望漂亮的女孩做伴侶,但後來喜歡能夠給自己安全感的女孩,因為和漂亮的相處他並沒有從中獲得他想要的幸福。

訓練你的情感欲望,使其流向正確的方向,不要將它限制在有限之中。

幸福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人生不長,但願每個人都能遇到一個互相懂得,彼此相愛,能在這世俗的風風雨雨中相守一生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Harrison, M. A., & Shortall, J. C. (2011). Women and men in love: who really feels it and says it first?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