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因素增多,世界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東方網 周 遠

無論世界上發生什麼,世界經濟始終是人們關註的焦點。

政治與經濟,從來都是一對孿生兄弟,密不可分。政治不穩定,經濟好不瞭;經濟發生危機,政治發生動亂,這早已成為世界政治經濟的互動規律。在全球化遭遇逆風巨浪的新形勢下,政治與經濟的休戚與共更成瞭新常態。

世界經濟又遭“頂頭風”

去年年底,人們普遍看好世界經濟,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經合組織到美歐各大經濟機構、智庫和媒體,幾乎都在唱好世界經濟。但全球疫情的暴發使世界經濟遭遇瞭狂風巨浪,多國經濟陷入深重危機,全球旅遊業、民航業和餐飲等服務業幾乎全面停擺,這些行業要恢復正常,目前對多國而言還是遙遠的美夢。

當下世界經濟究竟如何?樂觀看,可謂趨好;悲觀看,很不樂觀。除瞭中國等少數國傢已有效遏制疫情,全面恢復生產生活,走上經濟正增長外,全球絕大多數國傢依然深陷疫情危機。本來,今年夏天以來,隨著多國疫情形勢好轉,社會逐步重新開放,經濟生產活動恢復正常,世界經濟出現瞭一絲亮光,國際官方和民間經濟機構紛紛調高瞭對今年世界經濟、地區經濟和國別經濟的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也稱,“近期數據顯示,許多經濟體在走出大封鎖後,經濟復蘇的步伐快於預期”。

第二波疫情復發 歐洲再陷危機

然而,好景不長。最近,世界經濟再次遭遇狂風惡浪,如同北半球的氣候一樣,又從熱轉為冷,甚至不排除出現寒冬。主要原因有三:

(圖片說明: 捷克首都佈拉格的老城廣場行人稀少。捷克政府宣佈從10月22日起大部分商鋪歇業並限制居民非必要出行。 來源:新華社發 達娜·科什奈洛娃攝)

一是歐洲多國從10月中下旬以來疫情再度暴發,且日趨嚴重。據歐洲新聞網報道稱,歐洲正在遭受嚴重的第二波疫情的沉重打擊,“各地都在實行封鎖、宵禁和區域限制,以對抗冠狀病毒病例的激增”。

捷克共和國成瞭歐洲新冠疫情的新暴發中心,過去一周裡這個東歐國傢平均每天有12000例新病例出現,11月5日達到瞭創紀錄的15731例。在將近兩周的時間內,捷克的病例屬於歐盟國傢之最,每10萬居民中有1481例感染,每10萬人中有14.1人死亡。捷克的疫情如此嚴重,是大多歐洲人沒有預料到的,因為該國在第一波疫情暴發時屬於輕度染疫國傢,如今急劇暴發,對周邊國傢乃至整個歐洲都是嚴重威脅。

除瞭捷克,比利時、法國、英國、西班牙、意大利、奧地利和波蘭等國,甚至堅持“群體免疫”偏執防疫路線的瑞典等國,也被第二波疫情侵襲。這些國傢已大多重新采取全國或部分地區封鎖,學校、商店、餐飲業、公園以及交通運輸、旅遊景點和邊境出入口岸等再次被全面關閉或嚴格管控,由此造成經濟嚴重損失,失業人數再度大幅回升。

法國的全面封閉隔離措施要持續到12月初,其他歐洲國傢也不再敢輕易放松。由此可以確定,歐洲國傢尤其是歐盟主要國傢今年的經濟將出現新的萎縮,IMF原來預測今年歐元區經濟萎縮8.3%,現在看能否保住這一預測是個大問題。

大選造成美國經濟不確定因素劇增

二是美國不確定因素劇增,經濟能否穩住成為一大疑問。疫情對美國經濟造成瞭重大沖擊,現任總統為謀求連任,淡化疫情,輕視抗疫,遭到社會輿論廣泛詬病,當局為瞭穩定經濟、顯示政績、拉攏選民,接連采取瞭一系列經濟救援政策,美聯儲接連貨幣大放水,股市在人為因素刺激下止跌回升,但美國經濟的潛在問題和隱患很多。

特朗普原指望在贏得連任後進一步刺激經濟擴張,提升就業率,但此次大選讓人大跌眼鏡,選情多變,爭議加劇,政鬥惡化,美國已陷入一片混亂,現任總統處於敗選的邊緣與焦慮之中,當局已沒有心思來應對疫情和破解經濟社會危機。美國的疫情在進一步惡化,新增病例大幅增多,經濟社會和民生處於新的危機之中。一度有所回升的美國經濟勢必遭受連累。

IMF在10月的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美國經濟在2020年萎縮4.3%,但在美國政治嚴重不穩定甚至不排除出現嚴重混亂情勢下,美國經濟的變數也大大增加。2019年美國經濟占全球經濟的24.4%,美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直接相關,如果美國經濟因美國政治混亂發生更嚴重的問題,則世界經濟和貿易,包括傳統經貿、數字經濟等創新經濟以及股市證券、油市匯市等都會隨之波動不定。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密切關註美國的選情,大選進一步暴露出美國的政治、政黨乃至社會民意的高度極化,暴露出美國所謂的民主選舉制度的種種弊端,選舉撕裂瞭整個美國。大選前的各種民調和傳統主流媒體的預測因為與現實相差太大,現已成為國際社會的笑話。

(圖片說明:10月31日,在美國紐約州長島的一個投票站外,參加提前投票的選民排起長隊。來源:新華社記者王迎 攝)

眼下雖然拜登在最新選票統計中遙遙領先,僅差幾票就可贏得當選總統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但特朗普及其競選陣營正在“釜底抽薪”,試圖全盤否定此次投票結果。美國輿論評論稱,目前看誰當選已不那麼重要,即便最終拜登獲勝,他也隻是在領導“特朗普主義”進一步蔓延盛行的國度。

此次選舉表明美國支持特朗普的選民至少比2016年選舉時多瞭500萬。將近一半的選民在美國疫情如此嚴重、對特朗普競選連任明顯不利的情況下,仍堅定支持特朗普,可見其基本盤相當穩固。法國有媒體評論說,特朗普不僅決不會輕易承認敗選,而且即便離開白宮後,仍會繼續其“特朗普運動”,給繼任者制造各種麻煩。如果說美國經濟有不確定性,這也許是最大的不確定性。

新興經濟體受疫情惡化困擾

三是印度等南亞國傢和巴西等拉美國傢的疫情在繼續惡化,俄羅斯的疫情也不容樂觀。從全球疫情看,目前僅東亞國傢比較穩定,尤其中國英明領導,眾志成城、堅定抗疫,抗疫取得瞭重大戰略成果,並形成瞭科學防疫的好方法,為世界抗疫樹立瞭成功典范。但目前全球實際仍處於疫情的深度蔓延之中。

這幾天全球新聞的關註點被美國懸而未決的大選結果所吸引,人們對疫情的談論變少,但其實近日來全球疫情正在嚴重惡化。截至周六晚間,全球病例已接近5000萬,死亡人數超過瞭124萬。美國病例已猛增到970多萬。

印度病例繼續居全球第二,已超過840萬,俄羅斯的疫情仍不見好轉,病例近日來又有較大幅度增加。拉美地區除巴西最為嚴重外,大批國傢病例持續高增。而印尼、孟加拉國、菲律賓和土耳其、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新興經濟體和人口大國的疫情也在不斷加劇,如果這些國傢的疫情不能盡快有效遏制,則必定直接影響到本國經濟和世界經濟。

眾多國際經濟和衛生機構一致認為,在疫情不能得到遏制的情況下,任何社會重新開放和經濟重啟以及經濟復蘇,都將是短暫的、脆弱的,不會真正見效,搞不好還會因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疫情的復發而遭受更大的經濟社會危機。

2019年印度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五,占3.3%,但今年以來印度因為疫情等緣故,經濟遭遇重大沖擊。據IMF預測,2020年印度經濟將萎縮10.3%,為世界經濟萎縮最嚴重的國傢之一。疫情直接拖累和惡化瞭印度經濟,“嚴重破壞瞭當地所有的市場需求和供應”,社會消費急劇下滑,出口滯漲,外來投資銳減。

(圖片說明:11月2日,在印度新德裡,一名男子戴口罩出行。印度衛生部2日公佈的新冠疫情數據顯示,該國累計確診病例達到8229313例。來源:新華社發 賈韋德·達爾攝)

在世界經濟中,新興經濟體的總量目前占比不是很大,去年全球排名前十的國傢經濟總量高達58.7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的66.9%。但近年來,這些新興經濟體的增長率普遍較高,就全球經濟的增長而言,少不瞭這些國傢的貢獻,如今這些國傢大多陷入瞭嚴重的疫情、經濟與民生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增長是重大影響。

即便在東亞國傢中也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今年以來,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和印度等國的政局持續不穩,對本國經濟和地區經濟都造成負面影響。馬來西亞至今政治風波未平,泰國持續爆發抗議示威遊行,菲律賓政局暗流湧動,對經濟產生拖累。此外,中亞和西北亞國傢或內部政局動蕩,或發生軍事沖突。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的爭端,目前仍處於僵局之中,這些都不利於經濟的穩定發展。

數字經濟勢頭良好 但鴻溝仍存

目前世界經濟中令人鼓舞的是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數字經濟既為全球經濟、貿易以及科技發展和抗疫生活提供瞭新賦能,也為破解疫情沖擊下的經濟難題開出瞭新藥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彌合數字鴻溝,以推動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蘇。

近年來,全球數字經濟出現瞭良好發展勢頭,數字化使發展中國傢在金融包容性方面實現瞭跨越式發展。如肯尼亞、加納、盧旺達、坦桑尼亞等非洲國傢,都在利用移動手機等技術,在將國民納入金融體系方面取得瞭重大進展。IMF 的評論文章認為,在世界各國應對新冠疫情之際,隨著邊境關閉、宵禁、封鎖和其他出行限制等措施的實施,數字化已開始發揮重要作用。在全球范圍內,線上購物和娛樂、數字金融服務、遠程會議和活動,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據瞭核心地位,今後數字經濟的作用將更加明顯。

但在世界各國和全球構築通往未來的數字橋梁時,也必須關註由此產生的風險。對於剛開始使用數字服務的弱勢民眾而言,網絡安全、數據隱私和安全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威脅,國際社會和有關各國都需要降低這些風險,以更好地保護民眾信息和來之不易的積蓄。

彌合數字鴻溝,加強世界各國和全球數字金融平臺治理,已成為當務之急。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應更好地服務於全球經濟和國傢經濟的健康發展,服務於實體經濟,服務於更多更好的抗疫賦能,而不能隻顧賺錢,忘瞭良心和道德,帶來新的次生危機和社會信任危機。這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強烈呼聲。

(作者周遠為東方智庫首席研究員)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