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項目投資熱度延續 警惕投資過熱帶來泡沫

□本報記者 吳科任

“之前看瞭一些項目,這輪芯片熱使得估值提升瞭很多,於是放棄瞭。”芯杺資本創始合夥人鄒俊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機構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VC/PE投資半導體的項目達345個,融資規模達711.3億元,芯片投資熱度延續。

多位受訪人士認為,投資熱對芯片產業發展是好事,但過熱容易滋生投機現象,需要有關部門合理引導,市場各方要理性參與。“有關部門加強瞭重大項目的窗口指導,把控很細。大幹快上的現象少瞭。”

不少項目接連融資

清科私募通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國內VC/PE投資半導體的項目達345個,去年同期為376個,2018年同期為311個。但融資規模大增,前10月達711.3億元(僅統計披露融資額的項目,下同),去年同期為284.45億元,2018年同期為222.42億元。

分季度看,今年前三季度VC/PE市場投資的半導體項目分別為90個、114個和106個,融資規模分別為56.14億元、180.61億元和416.99億元。

從披露瞭融資額的項目看,截至目前,共有12個項目融資額在10億元及以上。從投資階段看,7個項目處於成長期,3個項目處於成熟期,初創期和種子期各1個。從投資輪次看,5個項目處於A輪,3個項目為Pre-IPO輪,2個項目進入C輪,A+輪和B輪各有1個。

7月上旬,國傢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和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分別向中芯南方註資15億美元、7.5億美元,合計22.5億美元,融資力度居前。

值得註意的是,部分項目今年以來已完成兩輪融資。比亞迪半導體先在5月底完成瞭19億元的融資,接著在6月下旬融資8億元;1月下旬,雲天勵飛完成10億元C輪融資,9月底又完成超過10億元的Pre-IPO輪融資等。

國內某芯片龍頭企業高管認為,芯片投資熱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幾年前國產芯片不好用、質量不穩定,客戶不願意導入,看起來市場很大,但很難進去。而現在客戶願意給機會瞭。”從目前情況看,國產芯片市場機會將大大增加,“鼓勵使用國產芯片,這給國產芯片產業提供瞭很大機會。”

上述高管表示,“宏觀層面向好,項目投資成功率自然更大,投資積極性也就高瞭。芯片企業到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後,估值都比較高,不排除一些項目沖著賺熱錢來的。”

造芯項目存在停擺現象

熱鬧的同時,冷水也不少。這兩年,四川、貴州、江蘇、湖北、河北等地出現不少半導體制造項目“爛尾”,巨額投資打水漂、廠房設備尋求二手接盤等現象引發關註。

例如,河北石傢莊循環化工園區的昂揚公司,總投資10億元,目標生產高端IGBT芯片,曾被列為石傢莊及河北省重點項目。2018年該項目夭折,創始人之間也陷入糾紛。湖北武漢弘芯項目規劃總投資達1280億元,如今其“全新尚未啟用”的光刻機已被抵押給銀行。

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出現的問題已經引起國傢發改委高度重視。近期,國傢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直言:“我們註意到,國內投資集成電路產業的熱情不斷高漲,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投身集成電路行業,個別地方對集成電路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夠,盲目上項目,低水平重復建設風險顯現,甚至有個別項目建設停滯、廠房空置,造成資源浪費。”

前述高管剖析稱,“集成電路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一旦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跟不上,項目就很容易爛尾。要理性抉擇,做好長期投入準備。口袋要夠深,不能憑一時的熱情,等沖進去才發現就晚瞭。”

這也考驗資金方篩選項目的能力。“我們對半導體項目的判斷標準,包括技術是否領先、團隊是否資深完整、是否有成型的產品、產品定位是否準確、是否符合市場需求。”鄒俊軍表示。

警惕投資過熱帶來泡沫

芯片投資熱給產業帶來活力,但也要警惕投機和泡沫。“一些項目貓膩不少。比如,故意拉高固定資產投入。”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指出。

鄒俊軍表示,不排除有些跨界玩傢抱著投機套利的心理進入芯片行業,有的就想套取政府資金,到某個階段套現走人。

國內一傢集成電路代工廠負責人坦言,有一些自詡為產業專傢的團隊到處“忽悠”。有的地方可能出於政績等考慮,沒有評估清楚風險就匆忙上馬;有的地方支持力度大,一些項目還沒拿到發改委的批文,就先落地上馬,希望形成既定事實再試圖運作。

值得註意的是,一些主業與集成電路產業不搭邊的上市公司也想試水芯片項目。“大型企業跨界做一些事有一定合理性,原有的產業很難再發展壯大,跨界玩傢進來對產業發展也有正面作用,可以帶來資金和資源。”鄒俊軍認為,跨界進入市場缺乏經驗技術,隻能去挖人,這也可能帶來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

賽晶科技集團董事局主席項頡認為,適度過熱對促進行業投資和發展有利,但需要把握好度。芯片是一個需要積累的行業,企業和資本市場都要有“坐十年冷板凳”的準備,不要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孟瑋表示,針對當前行業出現的亂象,國傢發改委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加強規劃佈局,完善政策體系,建立防范機制,壓實各方責任。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