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白馬股近期頻頻閃崩? 元兇可能是……

最近這半個多月來,A股市場上的白馬股頻頻異動,不少白馬大幅回撤。

究竟原因為何呢?

今年以來在市場中話語權提升的境內機構,他們的調倉動向,恐怕是讓白馬股們大幅波動的重要因素之一。

機構考核提前,近期密集調倉

證券時報稱,距離2020年收官不足兩個月,公募基金的年度業績考核節點臨近。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4.5萬億元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調倉換股,將對股市風格和市場走向產生重大影響。

對於明年佈局方向,多位績優基金經理表示,將以低估值和順周期板塊為投資主線,看好金融、機械制造、消費、軍工等板塊,並作為明年投資“開局”的重要配置。

據證券時報記者瞭解,目前絕大多數基金公司年度業績考核節點定在12月底,部分公募基於調倉換股的節奏考慮,將考核節點提前至11月底,為基金產品的調倉換股預留瞭充裕的時間窗口。

北上資金調倉動作頻頻

調倉的不隻是境內機構,被市場視作“聰明錢”的北上資金也在近期密集調倉。

整體來看,白馬股連續遭到北上資金拋售,10月30日中國平安遭凈賣出12.29億元,立訊精密和五糧液均被凈賣出超3億元,美的集團、貴州茅臺等本周也被不同程度減倉;而高成長科技股成為青睞對象,藍思科技、均勝電子、科大訊飛、歌爾股份等上周獲得過億元的凈買入。

海通證券研究顯示,從統計規律看,近20年來“四季度效應”屢屢應驗,回顧2000年-2019年間上證綜指月度漲幅可發現,上證綜指在11月-2月的勝率均高於50%,分別為60%、55%、55%、80%,且這四個月從漲幅來看也收獲瞭正收益。牛熊周期視角下,即便牛市向熊市轉換,四季度也很難大跌。

“抱團取暖”或仍將是常態

華西證券易斌團隊認為,目前雖然部分機構積極調倉,但“抱團取暖”仍將是常態。醫藥、食品飲料、電子等領域依然是機構青睞的板塊。

三季度,機構在主板的倉位有所提升,在創業板的倉位則出現明顯下降。

三季度,基金增持比例比較高的行業依次為:食品飲料、電氣設備、交通運輸、銀行、國防軍工。

主要減持的板塊包括:醫藥生物、計算機、傳媒、商業貿易、房地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