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國大選更重要!美媒終於認清現實重磅發聲,中美局勢已經逆轉

環球網11月2日報道稱,在美國新聞網站上,一篇關於中美關系的文章“敲醒”瞭眾多美國民眾。該文章的題目是,美國終於迎來瞭與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這位作者在過去4年裡,致力於研究全球創新,卻發現中國作為一個科技強國,正在不斷創造奇跡,而美國卻在不斷走向衰退。這讓美國感到恐慌甚至憤怒,於是反華情緒高漲。

這位作者思考,為什麼這次與中國競爭,卻和冷戰時期的蘇聯不同?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借此擊敗美國,率先進入太空。於是,“斯普特尼克時刻”產生瞭。當時的美國總統認為,美國受到瞭嚴重的挑戰,必須迅速將科技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傢任務,於是成立瞭美國航空航天局,加大力度搞科技研發,力爭在大國競爭中爭得第一。

為什麼現在沒有“斯普特尼克時刻”

文章表示,如今中國在任何一項成就上,都沒能登上頭條新聞,中國在金融科技方面領先美國,但僅僅在日常生活方面,並沒有突出的令人震驚的成就。

然而,美國對中國的恐慌或厭惡在不斷加劇,無論是加征關稅還是頻繁進行科技禁令,亦或是關閉中國領事館或者趕走中國記者等,美國的一系列行為都隻是停留在對中國的抱怨,而非與中國進行正面的競爭。制裁和關稅,是現在美國政府能想到和做的唯一對中國的打壓手段,大選期間,如何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特朗普政府心裡其實根本沒有底。

美國技術民族主義思想產生

在大國競爭中,美國擔心失去競爭優勢,並且這種心理越發強烈,一貫的自由放任思想也逐漸轉變成狂熱的技術民族主義。

美國政客的“恐華癥”十分明顯,僅從國會制定出大量的立法規章就能看出端倪。僅在2019年到2020年間,美國就制定瞭366項與中國有關的立法,涉及的領域包括貿易、投資以及科技等,然而僅有極少數成為法律。可見,無論是拜登還是特朗普,兩位總統候選人在抵制中國方面,其手段和力度相差無幾。

實際上,美國政府處處抵制或污蔑中國的行為,凸顯瞭對中國科技主導地位的擔憂,為瞭讓美國占據科技創新的優勢,美國的手段顯得更拙劣瞭些。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美政府試圖讓海外美國企業重回本土,這不是簡單的事情,而是一個艱難而巨大的任務。如今在國際社會,公私合作的廣度和范圍擴大,新資源也不僅僅局限於美國,美國政府想要關起門來自己發展,或者為對抗中國聯合盟友,想法顯然不切實際。

技術民族主義或將危及全球

美國這種技術民族主義可能會產生兩種完全不同的後果,一種是動員更多的盟友與中國競爭,但從目前的局勢來看似乎並不樂觀;另一種則是造成兩極化的全球經濟。而最壞的結果可能是,全球創新將變成受害者。

前段時間,無論是特朗普還是蓬佩奧等人,都在極力拉攏其他國傢,試圖與中國對抗,建立“五眼聯盟”、“印太戰略”等。蓬佩奧“反華”亞洲之旅效果很不明顯,日本選擇“曖昧外交”,繼續在中美之間徘徊。斯裡蘭卡直接回擊蓬佩奧,不會參與美國的反華政策,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顯然更多國傢已經看清瞭美國的嘴臉,與中國的交往成為他們不可或缺的國際關系往來。

未來離不開科技,相信美國官員早已心知肚明,技術創新才是發展的支點。如果美國繼續擔心被中國超越,就希望能把精力放在研發科技上,公平公正公開競爭,那麼下一個“斯普特尼克時刻”才能真正到來。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