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字貨幣DCEP開測!NFC“借機上位”最佳時機已到!

10月8日,深圳市政府聯合中國人民銀行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首次面對普通民眾進行大規模測試。本次測試通過民眾網上登記進行抽簽,共向5萬人派發每人200元數字人民幣紅包。中簽者可在羅湖區轄內的3000多傢商戶使用,那麼專註於線下交易的數字人民幣,是否會動搖二維碼在線下支付的地位?

在2020年的今天,很多人的生活中或許已經很少有機會見到現金。在國內互聯網呈現爆發式增長的十年間,支付寶和微信依靠二維碼支付早已占據瞭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90%份額。新興的支付方式打通瞭商傢與消費者以往需要紙幣交易的支付壁壘,從線上到線下實現無縫連接。

但歸根究底,支付寶和微信依然是第三方的支付渠道,實質上在支付過程中調動的仍是用戶銀行賬號中的錢。因此,伴隨著數字化經濟的進一步加深,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就成立瞭專門團隊,開始對數字貨幣發行框架、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及相關國際經驗等問題進行專項研究。

作為現金的替代,其實數字貨幣並不會對支付寶等支付渠道造成影響,並且賦予瞭現金更便捷的線下交易方式。除瞭最常見的掃碼支付外,針對卡片形式的數字錢包或擁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機,央行還提供通過NFC觸碰進行交易的方式。

事實上,NFC(近場通信)技術早在十多年前就在日韓等地被大規模應用到移動終端上,使用上甚至更為便捷。不過,即使起步較早,但相比於我國推行的二維碼支付生態仍遠遠落後。

一方面是因為二維碼近乎為零的鋪設成本,並且不用受到操作系統、手機硬件、物理距離等限制;再加上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渠道大力推廣,使得二維碼在國內能夠在短短幾年內迅速普及,顛覆瞭人們的交易方式。

NFC在國內的應用同樣一直在推進,比如公交地鐵、伴隨生物識別技術發展的手機NFC支付等等。但推廣的過程中,最大問題在於所需要的設備成本相比二維碼實在過高。而這樣的成本增加,導致推廣緩慢的同時,暴露出產業鏈以及消費環節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銀聯的推動下,國內的銀行卡基本上都支持NFC刷卡,但在商傢側而言,他們為瞭支持NFC支付方式,需要額外申請POS機。如銀聯希望推動NFC支付應用,就需要為終端提供收款設備的支持,這將是一筆巨大的投入。

另一方面,智能手機上要加入NFC支付功能,不僅僅是加入NFC芯片所面臨的成本問題,還需要整合銀聯、商戶等,並確保采用指紋等生物識別驗證來確保支付安全。在數年以前,國內手機品牌大打價格戰的背景下,NFC導致的額外成本增加是難以接受的。

不過,這種情況也在近幾年開始有所轉機。NFC芯片逐漸降至白菜價,各大手機廠商也都意識到手機支付的重要性,開始將NFC作為一項賣點,並延伸出復制門禁卡等功能,為NFC提供瞭更多應用思路。

與此同時,在商傢側,銀聯與華為在近期共同研發瞭第三代NFC收款磁卡,將以往的收款工具POS機壓縮成一張卡片,在減少瞭人工操作POS機的成本外,還大幅降低瞭設備成本。

可以預見,數字貨幣正式發行後,伴隨政策的落實,設備的普及,或許NFC會真正威脅到二維碼目前在支付領域的地位,而NFC產業也即將迎來新一波高潮。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