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個“被偏心”的妹妹,終於跟娘傢撕破臉:“父母恩,已還清”

我叔叔生瞭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不用說,最小的那個肯定是兒子。

當初叔叔和嬸嬸為瞭要兒子,流產瞭兩個女兒,兒子生瞭後,更是當寶貝疙瘩一樣疼,就連碰破瞭點皮,都要怪兩個女兒沒有看好。

叔叔傢的大妹我常見,小妹到她讀小學時才回來。

據說當時生弟弟時正是計劃生育最嚴的時候,為瞭那點香火,嬸嬸東躲西藏的,後來為瞭生弟弟,把小妹放在外婆傢,那時她才剛滿月。

叔叔傢的小妹是喝奶粉長大的,嬸嬸每周會買奶粉去娘傢看她,小妹跟她爸媽很疏遠,跟外婆外公很親。

小妹大概6歲的時候,快上學瞭才被接回傢,剛回來的時候看見周圍陌生的環境,大妹隻比她大三歲,看不住她,她常偷偷往外婆傢跑。後來被嬸嬸打瞭幾次,就不再跑瞭,專心上學。

我叔和我嬸很偏心,對兒子是掏心掏肺的好,對大妹差一點,對小妹就更差瞭。

小妹和弟弟的生日是同一天的,大妹比他們早幾天,那會兒傢裡也沒錢,所以三個孩子每次過生日都是一起過的。

去小賣部買三個雞蛋糕,兩個妹妹是光禿禿的蛋糕胚子,弟弟的是有奶油的。

都說好哭的孩子有奶吃,對於被父母不公平對待這件事兒,大妹稍微大一點就懂得為自己爭取瞭,所以後來大妹的生日都是單獨過,蛋糕也是蛋糕店裡買的。

小妹性子軟,什麼事情能算瞭就算瞭,表現地不在乎,就容易被忽視。

從6歲回傢到17歲,小妹過生日都是蹭弟弟的蛋糕。

我小時候也覺得小妹憨憨的,很內向,不怎麼說話,不太招人喜歡。直到長大後,我們的關系才慢慢走近。

有一年我找小妹玩,那時我們都已成年,各自獨立,有自己的生活。

記得我們一起看韓劇《請回答1988》,因為德善跟姐姐生日挨得近,給姐姐過生日的時候順便就給德善過瞭,從來不單獨給德善過生日,還有煤氣泄漏時,德善父母把姐姐弟弟拖出來,唯獨忘瞭德善。也許是太感同身受,小妹每每看到德善被這樣對待,就會哭,像是哭德善,又像是哭自己。

以前我常對小妹說,等你結瞭婚,有瞭自己的傢就好瞭。

小妹那時也這麼覺得。

小妹讀到初中畢業便輟學不讀瞭,她自己沒有好好讀書的心,她父母也覺得她學習不好繼續讀下去浪費錢。

她輟學沒多久,便跟著小姑在外打工,在海鮮冷凍廠切海鮮,正是女孩最愛美的年紀,她常常是一身腥地下班回傢。

那時小妹打工賺的錢不多,每月1000左右,自己留兩百,其他全被嬸嬸要去瞭。

嬸嬸跟她要錢的說辭是:“你年紀還小,存不住錢,錢放在我這裡,我幫你存著,等你以後結婚瞭再給你。”

但是這錢,直到小妹結婚,嬸嬸也沒有還給她。

小妹每個月的工資都要定時打給嬸嬸這個規定,在她21歲後,隨著她的“叛逆”消失瞭。

21歲那年,小妹談瞭個男朋友,23歲未婚先孕,然後結婚生瞭孩子。

男方離得遠,傢裡沒什麼錢,小妹算是遠嫁,一年回娘傢兩三次。

每次回去,嬸嬸必然會抱怨她:嫁那麼遠,還嫁得窮,我們養你能指望你幹嘛。

弟弟還沒結婚,大妹和小妹每次回娘傢,叔叔嬸嬸總要跟她們強調,等你弟弟要結婚買房子的時候,你倆一人出20萬,這樣他房子首付就有瞭。

父母說多瞭,大妹不愛聽,幹脆就不怎麼回娘傢。小妹不行,她惦記著從小把她拉扯大的外公外婆,每年必須要回去幾次,不然心裡空落落的。

前段時間小妹回娘傢,叔叔嬸嬸又跟她提起給兒子買房女兒出錢的事情。

小妹自己還背著房貸和外債,又要養孩子,夫妻倆賺得不多,根本沒什麼錢,這些叔叔嬸嬸都知道。

但他們好像不管女兒的死活,隻管兒子能不能買得起房娶得上媳婦。

他們從不會過問小妹過得好不好,生活辛不辛苦,工作累不累,隻一個勁兒要錢。

小妹被逼到煩不勝煩,跟父母吵起來,她說:

你們總說養我,實際上6歲之前是外公外婆養我的,我童年所有美好的記憶都來自外公外婆。

小學和初中,我讀書9年,你們付出瞭多少錢?你們偏心到沒邊兒,好吃的好穿的從來沒有我的份兒,作為二女兒,我沒有過過一次生日,就連買個作業本都是弟弟不想用的才給我。

我17歲之後外出打工,你們管過我嗎?問過我在外面累不累嗎?你們隻知道跟我要錢,生怕我賺的錢被我花瞭吃瞭,可就算我花瞭吃瞭那也是我自己的錢啊!你們說給我存著留給我結婚用,結果我結婚一分錢都沒給我,我說什麼瞭嗎?

如果你們覺得白養我瞭,那好,我那些年打工賺的錢早就拿來還給你們瞭,這麼算是不是父母恩我已經還清瞭啊!

小妹是哭著說完的,我本來是去勸和的,當時聽完除瞭心疼什麼話都說不出來。

小妹這通話,直接打瞭娘傢的臉,我嬸嬸尷尬地坐在那裡不知道說什麼,叔叔的臉色更是一陣白一陣紅。

沒有女兒喜歡跟娘傢撕破臉,畢竟那是你的依靠,不管你走到哪裡,總有一個地方永遠張開懷抱等著你。

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適合做父母,也不是所有的娘傢都是女兒的依靠。

小妹跟娘傢撕破臉後,說再也不想回去瞭,以前每次回去都要做好久的心理建設,不回去又覺得有負擔,現在好瞭,一身輕松,隻想過好自己的日子。

我叔和我嬸是典型的重男輕女,但他們對外從來不說女兒不好,他們總說兒女都是一樣的,到時候兒子給父母養老,女兒也得給父母養老,閨女兒子我們一樣疼。

但他們做的事情卻處處透露著偏心。

說白瞭,就是好事兒都想給兒子,養老的負擔又不想讓兒子一個人承擔,把這種算計用在親生女兒身上,真的很讓人恥笑。

差勁的父母,慣會喜歡掏空瞭女兒去養兒子。

《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就是一直被這種傢庭壓榨的典型受害者,她一生都在為原生傢庭受苦,掙紮不開,又不忍心掙紮;

《安傢》裡的房似錦,同樣是被母親偏心著長大的,母親把她當成搖錢樹,拿女兒的錢養兒子,她曾試著掙紮過,自己走出去瞭,卻同樣不忍同親情決裂;

隻有《都挺好》裡的蘇明玉,豁出去和原生傢庭決裂,代價是一點點變硬的心。

我不希望小妹成為那個不斷被壓榨的女兒,但我同樣不希望她的心變硬、變冷。

我希望她的怨恨有一天可以消解,不是與原生傢庭和解,而是與那個較勁的自己和解,就像《都挺好》裡的一句臺詞:原生傢庭欠你的,你得靠自己找回來。

那些重男輕女的父母,特別是母親,多希望她們能站在女人的角度,不要為難女人。


  • 今日話題:

你身邊重男輕女的父母是什麼樣的?

花影人間:專註解讀婚姻情感問題,在喧囂塵世中給你撫慰與溫暖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