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不到132萬,是因為你沒做到這一點

十一的大漲之後,市場出現瞭一些比較大的回撤,特別是之前某些機構抱團的板塊和股票,經常出現閃崩。

有不少老鐵看著前期賬面上的盈利開始縮水,就著急瞭起來,後臺經常收到這樣的留言:

“XX基金我要不要賣掉?再跌一跌我就要虧本瞭。”

“XX股票我拿瞭有好幾個月瞭,前段時間好不容易賺瞭點,現在又回到成本線瞭,我要不要撤?”

大傢記住,你炒股買基,一定不能僅僅是為瞭保本。

投資股票和基金,是為瞭賺錢,然後用你賺的錢買更多的股票和基金,然後再賺更多的錢。

我上周日的時候跟大傢講瞭一個大媽2003年買瞭4.7萬基金,到今年翻瞭28倍,總資產達到瞭137萬元。

她為什麼能獲得這麼高的收益?

因為她把這筆錢忘瞭,忘記瞭成本,忘記瞭盈利,每年的分紅會繼續再買這隻基金,最終一不小心做到瞭我上面說的那樣——

買瞭基金賺瞭錢,然後用賺到的錢買更多的基金,然後再賺更多的錢。

那怎樣選擇好的股票和基金呢?

彼得林奇在《成功的投資》這本書裡講瞭下他自己如何成為一個選股者的,我覺得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他認為“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

藝術的意思指的是,你想要通過一個嚴格的訓練,對一切事物進行嚴格數量分析,是不一定能做好投資的。

你每天隻是盯著一些財務數據,苦思冥想想要分析出一個公司的股價應該是漲還是跌其實大多數時候是徒勞的。

你更應該做得是進行公司實際經營情況的調研,去瞭解你買的公司。

對我們很多上班族小白來說,進行公司實際經營情況的調研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去公司總部,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跟高管對話。

很多時候,你自己買一個公司的股票,你自己作為這個公司的消費者,對它就應該有一個初步的判斷。

產品喜不喜歡,生意是好是壞,同業競爭者怎麼樣。

這也是為什麼,我跟大傢說,如果你是小白,炒股的第一課一定是買一些自己看得懂的公司。

最好買自己行業內的,或者你真實認可它價值的公司股票。

不過在炒股的過程中,邏輯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也要學會訓練自己對事物判斷的邏輯。

你看瞭很多資料,也有自己的初步認知,最終能不能通過這些細節得出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是決定你要不要下手最重要的一環。

所以,炒股多學邏輯。

在幾個世紀以前,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古代人聽到公雞報曉誤以為是雞叫醒的太陽。

這就是混淆瞭因果關系的混亂邏輯,我們在炒股買基的時候可不能這樣。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