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央媽大動作, 見底瞭?

指數整體下探回升,兩市個股跌多漲少,但漲幅超9%個股逾50傢,市場短線情緒大幅回暖。

資金圍繞新能源、消費電子、軍工等板塊。白酒繼續走強,銀行板塊走弱。個股上,前期強勢人氣股全線拉升,午後英飛特反包漲停,中能電氣沖板,新餘國科尾盤拉板,

整體看,市場個股分化較為嚴重,三季報披露即將落幕,資金青睞高景氣方向。

收盤,滬指漲0.46%,報收3269點;深成指漲0.89%,報收13388點;創業板指漲0.74%,報收2670點。滬股通凈流入3.07億元,深股通凈流出1.20億元。

又見央媽大動作

時隔兩年多,逆周期因子再度調整。

10月27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公告稱: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有所調整,近期部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基於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主動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

2017年5月底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引入逆周期因子,從之前的兩因素模型變成“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的三因素模型。

2018年1月,央行對“逆周期因子”進行調整,使其恢復中性。

2018年6月起人民幣快速下跌,市場貶值預期再起,8月24日央行宣佈重啟逆周期因子,以適度對沖貶值方向的順周期情緒。

從歷史復盤可知,逆周期因子在應對貶值的時候動用得更多,在升值的時候動用得更少。

華泰期貨分析指出:

逆周期因子的取消使用以“公告”的形式表明瞭央行強烈的穩定人民幣不再強升值的預期(而非僅僅是將逆周期因子調弱)。

在通常情況下,升值期間是相對好的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窗口。不過,考慮到美國大選正進入到關鍵期,我國進一步深化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時機或不會選擇在當下。

逆周期因子是“811”匯改後誕生的,在當前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進行調整,或許透露出穩匯率的政策意圖。

投資者跑步入場

中國結算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9月份新增投資者數量154.13萬個,環比減少14%,但同比增幅超過60%。具體來看,9月份新增自然人投資者數量為153.77萬個,非自然人投資者0.36萬個。

今年3月份以來,每月新增投資者數量都超過100萬個,其中7月份新增投資者數量達到242.63萬個的年內峰值,8月、9月新增投資者數量持續回落。

不過,相比去年9月份新增投資者數量96.28萬個來看,同比增幅依然有60.09%。

就成交規模來看,9月份,A股成交量為1.37萬億股,環比減少約兩成;A股成交額16.9萬億元,較8月份減少24%。不過,同比2019年9月份依然有明顯增幅,成交額增幅49%。

兩融方面,至9月末,滬深兩融餘額為1.47萬億元,較月初的1.5萬億元略有減少,但均為年內高點。

這或許意味著,雖然大盤整體表現有所回落,但由於大盤在月初努力沖擊3500點、月中還出現過較大陽線,投資者整體情緒較為積極。

有專傢認為:當前正迎來權益投資的較好時代。

今年來,尤其是春節過後資本市場的一波行情,讓投資者看到瞭資本市場是很好的投資渠道;而權益類基金發行規模不斷創新高,且已經產生賺錢效應,對新開戶投資者有較大的吸引力。

調整接近尾聲

不可否認,螞蟻等大型科技公司IPO引發A股市場的虹吸效應,尤其是對北向資金的短期影響較明顯,這導致短期白馬股股價頗受影響。

但從中長期看,大型IPO上市沖擊不太可能對市場帶來系統性影響。

當前白馬股主要原因還是估值偏高,業績不理想。但從歷史上看,“抱團取暖”出現最強、最優質公司不跌時,也就是大盤調整接近尾聲的一個信號。

四季度,看低估值板塊,其相對高估值股票有較為明顯的超額收益,值得關註。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