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結婚,房子寫我名,彩禮十九萬”婆婆給出三個選擇,女孩啞然

導語:

在婚戀的問題上,有兩種女人值得稱贊:

一種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房子,車子,票子都沒有的“三無”男人不多看一眼,帶著明確目的去結識符合自己標準的男人,然後處心積慮地套牢。

另一種是,愛情勝過面包,有情飲水飽,一旦愛瞭,就算跟著吃糠咽菜也心甘情願,不計較貧窮富貴,隻在乎風雨兼程。

最不該欣賞,就是舉棋不定,扭扭捏捏的。

既割舍不瞭感情,又嫌棄對方給不瞭自己想要的物質條件,想分手,又不甘心自己曾經的付出都打瞭水漂,不分手,又覺得這輩子虧瞭。

傾訴人:唐阿姨

我兒子今年二十九歲,是一名牙科大夫,一米七八的個頭,相貌也說得過去,可就在個人問題上,讓我和孩子他爸操碎瞭心。

從畢業到現在,對象是談瞭不少,沒一個是長久的,年齡越大還越偃旗息鼓,不當回事瞭。

要是總催,還怕給孩子壓力,要是不催,看著幹著急,生怕拖來拖去,耽誤瞭兒子的人生軌跡。

好在去年通過相親認識瞭一個姑娘,讓我稍微寬瞭點心,一直交往到現在,已經有瞭結婚的打算。

從兒子平日裡的表述,我能感受到這是一個通情達理的好姑娘,和兒子在一起,沒什麼歪心思。

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更讓我肯定瞭兒子的眼光,準兒媳長得標致,透著一股機靈勁,話總能說到人心裡去,做事也能做到點子上。

總體感受說白瞭就是兩個字,滿意,可我愛人卻覺得,我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讓我別跟著起哄,主意還得兒子自己拿。

果不其然,後來在談到兩個人婚事的時候,準兒媳的一番話,讓我吃驚不小。

原本那個懂事,招人稀罕的姑娘,一下子變得世俗物質起來。

結婚的事,我和父母商量過瞭,阿姨是個明白人,我在這裡就不打馬虎眼瞭,彩禮十九萬九,長長久久,這是我們老傢的習俗。

三金就不用說瞭,到哪都有這個說法,婚房要全款,而且寫我的名字,阿姨您是過來人,一定能理解遠嫁女孩的心聲。

話說得是既漂亮又流暢,一點都不含糊,看來的確是和傢裡溝通過瞭。

驚訝之餘,我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這個準兒媳瞭,這哪裡是談婚論嫁,分明是打傢劫舍啊。

還沒過門,就惦記把傢裡的一切都歸攏到自己的名下,別說傢庭條件不允許,就是大戶人傢,也不見得能答應。

顧慮到兒子的感受,雖然心裡不痛快,但也不想傷瞭表面上的和氣,

“你的意思我聽懂瞭,你和我兒子交往瞭這麼長時間,對我傢的情況也有所瞭解,有一說一,你的條件,我們確實做不到,不過你要真想和我兒子結婚,我這裡也有三個選擇,要不要聽聽?”

她看著我點瞭點頭,好像考試之後的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成績一樣。

“第一,婚禮按照我們這邊的習俗辦,雖然達不到你的要求,但也絕不會虧瞭你。”

“第二,我兒子可以倒插門,也不要十九萬九的彩禮,你們傢再出資全款買一套房子,也不用寫我兒子的名字。”

“第三,既然談不來,那不如趁早分手,誰也別耽誤誰。”

姑娘聽完一直低著頭,暗自盤算著什麼,看得出來,她有些猶豫。

一邊是談婚論嫁的對象,一邊是自己的母親,坐在旁邊的兒子,也沒瞭言語,但臉上寫滿瞭焦急。

最後還是我打破瞭僵持的氣氛,“如果你誠心想和我兒子結婚,那我再把話說得明白點,房子我們出首付,出裝修,寫你們兩個人的名字,貸款需要你們婚後一起來還。”

“彩禮十萬,在我們這邊不說體面,但也說得出口,不算虧瞭你,你覺得呢?”

說實話,十九萬九的彩禮,我還出得起,但事兒不是那麼回事兒,未來的兒媳將來能做到什麼份上都尚未可知,還不如留給自己養老更實在。

前前後後著實折騰瞭一陣子,最後女方認同瞭我提出的方案,敲定瞭婚事。

孔雀心語:

有人說,彩禮和嫁妝是惡心人的習俗,但就其本身而言,是沒有惡意的。

如果新婚的夫妻沒有經濟基礎,那麼,適當的啟動資金,一來,可以安心地過日子,二來,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也不至於捉襟見肘。

所以,問題還在於“適當”,說白瞭,也得是對方傢庭能出得起。

畢竟,是兩好擱一好的事兒,既然談到瞭婚嫁的地步,就沒有什麼是不能變通和理解的。

兩傢應該有商有量,和風細雨地達成一個折中方案,既可以充分尊重習俗,又不必考慮親友的質詢,隻要雙方稱心就好,你覺得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