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庭會議後,32歲女人提出質疑:憑什麼用我的陪嫁,幫大姑子買房

作者/池魚

一個32歲的女人傾訴說,她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姑子。

初次相識的時候,她認為大姑子這個人很好,一看就是那種沒心眼的人,說話有點大大咧咧,心地很善良。

後來證明,她大姑子這個人的確不錯。

她生產的時候在醫院,因為老公工作忙,是她的大姑子前前後後在幫忙照顧,後來也沒少經常幫忙買各種東西,像尿不濕還有孩子的衣服這些,她要給錢,她的大姑子從來都不要。

正因如此,所以她對待大姑子的感情,才比較復雜。

漸漸地,她發現大姑子是真的沒心眼,以至於她在婚姻和親情裡拎不清,一副傻裡傻氣的樣子,分不清好壞,完全失去瞭分寸。

她大姑子婆傢的條件其實很好,但是婆傢一直防著她,從她大姑子當年未婚先孕,什麼都不要嫁過去開始,就在婆傢不那麼受待見。

結婚以後,她的大姑子和公婆住在一起。

其實她公婆另外有房,但就是不單獨住,因為這樣的話,她大姑子可以在傢洗衣做飯,婆婆也就省瞭一樁事。

她大姑子原來是在傢裡做傢庭主婦,過得有多慘呢?

結婚以後,她一直用的是娘傢給的5萬陪嫁,她的婆傢壓根不給生活費。不但如此,她後來聽說大姑子當年在醫院生孩子沒錢,婆傢都不拿,就擠兌她娘傢拿錢。

最後,還是娘傢母親送去的一萬塊錢,月子也是娘傢母親照顧的。

孩子3歲的時候,生病發燒,她大姑子把人送去醫院以後,才哭著給娘傢母親打電話,說自己卡裡隻有一百多塊錢瞭。

然後,自然還是娘傢母親送的錢。

她的婆婆,對待這個大女兒一直心有愧疚。

因為以前他們在外打工的時候,受到條件限制,隻把兒子帶在身邊,女兒是放在老傢的,留守兒童,小時候吃瞭不少苦。

再加上在她婆婆看來,認為這個女兒心腸太好,擔心她會受欺負,所以一般能幫的忙,他們就盡量幫。

但是,在她看來,正是這種幫忙,縱容瞭她大姑子的婆傢,可以說是用娘傢的資源來補貼自己的小傢,在婆傢那裡半分好都討不到。

而且,在這樣的情況下,她的大姑子不是替自己爭取應該得到的權益,反而生出瞭討好之意。

畢竟這不是她一個人的孩子,但是養育孩子這事,包括孩子的學費和平常的開銷,卻都幾乎落到她大姑子一個人頭上瞭。

她大姑子現在在開一個小面店,掙的錢幾乎都花在孩子身上。

而她大姑子的老公,掙的錢隻夠自己花,一包煙都要抽最貴的那種,在傢脾氣還不好,她的大姑子都是慣著。

慣著慣著,討好著,以至於到瞭後面,徹底生出瞭怯懦,變成瞭習以為常。

後來,她的大姑子能夠掙錢以後,婆傢的態度稍微好瞭一些,對待傢裡的孫子也有瞭笑臉,以前想要他們幫忙帶,她的婆婆說自己要出去旅遊,沒空,現在好歹還是會接送孩子上學。

這種改變,竟然就讓她的大姑子心生感激,對待公婆,比對娘傢的父母還好。

像買東西之類的,她的大姑子都是給公婆買貴的,買好的,擔心買差瞭他們看不上,給自己娘傢父母買的東西都是最普通,最平價的。

她真的不理解,但是她作為一個兒媳,公婆都沒說什麼,她肯定也不好意思開口。

她的婆婆總是說,這個女兒心太好,太善良,也傻,要是自己不對她好,可能就沒人對她好瞭。

但是,這種好,她認為並不可取。

因為大姑子娘傢的各種幫忙,從根本上而言,不是在為瞭這個女兒好,而是為一切的更加糟糕埋下伏筆。

去年的時候,考慮到孩子讀書,她的大姑子想買當地最好的學區房,首付大概要在40萬左右。他們自己沒錢,她的錢養瞭傢,她老公的錢一個人花完瞭。公婆雖說有錢,但是隻肯出20萬,其它的不願幫忙。

她大姑子對此的看法是:“我都沒想到,我公婆竟然願意出錢,說這是給孫子買的,我原以為他們舍不得拿錢,真的很感動,以後我要對他們更好才是。”

她大姑子想回娘傢來湊錢,她的婆婆準備出10萬,還有10萬需要她大姑子自己去借。

一傢人開瞭個傢庭會議,商量這事要怎麼辦,然後她的大姑子提出來說,她不是還有10萬的陪嫁,能不能借給她,她先去買房?

她的婆婆說,都是一傢人,幫忙是應該的,不過借不借,這是她自己的事,他們都不勉強。

她當時有些猶豫,沒有直接答應,不過傢庭會議結束後,她大姑子的一句話讓她醒悟:憑什麼用我的陪嫁,幫大姑子買房?

因為她大姑子說:“要是你能借的話,那我買房就不欠別人錢瞭,以後就隻有房貸。”

她從這話裡,讀出瞭另外的意思:借她的錢,她大姑子認為也是借娘傢的錢,而她和娘傢是一傢人,她壓根就沒打算還。

原本,她在大姑子的婚姻裡,一直都是一個看客的姿態,婆婆要給他們花錢,那是他們掙的錢,她也管不著,況且她的婆婆也沒虧待過她。

但是,突然,她從一個看客成瞭局中人,面對大姑子的這種腦回路,一時竟然有些轉不過彎來。

幸好,後來她給老公說瞭這事,一向不問這些傢長裡短的老公出面,直接把她大姑子懟瞭,也把她婆婆懟瞭,說他都沒動這筆錢,讓他們全都別想,誰要是再說這話,那就別怪他脾氣不好。

事實上,她老公平時脾氣都蠻好,正因這次生瞭氣,所以大傢才都不敢說瞭。

生活裡,總是傢傢有本難念的經,也總是有外人看來感到匪夷所思的事,這些事同那些柴米油鹽的小事全部疊加在一起,構成瞭柴米油鹽的生活,有歡笑,有爭執,有不解,也有爭吵,但是最後,可能全部都會化為一種妥協。

這事過後,她大姑子也沒生氣。

她說大姑子就是這樣的性格,心寬,從不生氣,還給她孩子買瞭東西,就像是以前一樣,她的大姑子對她孩子一直蠻好。

生活,從來不是隻有一面。

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裡,有時就是“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立場,相同的人可能會給你截然不同的感覺。

而局中人,除瞭適應,大概就是在這無數的人生鬧劇中,逐漸和解去尋求到最中庸的方法,達到生活中一種最為穩定的平衡。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註,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