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下崗潮”以後,我在法國巴黎街頭“站街”

法國巴黎的街頭,一個中國女人在悠閑地散步。她身材高挑,煙不離手,眼神迷離,身著皮衣,她在等待生意上門。

她是一個“下海女”。這個女人名叫張麗娜,是個東北人,她就是電影《下海》的主人公。

《下海》是2017年在釜山上映的一部由外國人執導的中國人主演電影,雖然制作精良,但最後未能與觀眾見面。

究其原因是其講述瞭一個上不得臺面的故事——巴黎站街的中國女性。

一、改革開放下的底層人民

上世紀90年代末,東北爆發大規模的“下崗潮”。

帶著“鐵飯碗”式的工作制度幻滅之後,市場上需求度極低的工種技能已經逐漸淘汰掉,就此數以千萬的工人被迫下崗,生計無著。

男性尚可做一些苦活、累活,而一些沒有技術的女性就從“下崗”走向瞭“下海”,張麗娜也是這些苦難中的一員。

影片從一個底層女性的角度,為我們講述瞭時代巨變給底層人民帶來的生存危機。

下崗後的張麗娜聽聞在法國當保姆每個月可以掙到2000歐,為瞭傢人的生計,她和老公商議咬牙借瞭高利貸。

她用這些錢來到巴黎,到巴黎賺錢也好讓自己傢庭更加寬裕一些。

然而事實上,巴黎的保姆高額工作隻不過是以訛傳訛。

語言不通的張麗娜又是黑戶,找工作也是四處碰壁,好不容易有戶人傢願意找她做保姆,結果開出的工資極低,僅有500歐。

處境的艱難讓張麗娜頓覺心涼,更別說還有借來的高利貸,但她也別無選擇,隻能抓緊當廉價保姆這根救命稻草。

工作期間的張麗娜任勞任怨,結果發工資時,精明的雇主以被打碎的花瓶為由,克扣瞭她100歐。

東北的麗娜忍無可忍,直爽的性格趨使下,便頂撞瞭雇主,頂撞的結果是被掃地出門,麗娜將這唯一的工作也丟瞭。

此時的麗娜機緣巧合結識瞭同樣來自東北的梅姐,梅姐帶著張麗娜來到自己的住處,一個集體宿舍。

裡面住的幾乎都是來自中國的“下海女”,起初張麗娜並不想和這些“下海女”扯上關系,準備找到工作立刻離開。

然而活下去實在艱難,自身的生存,傢庭的負擔,孩子的未來,無不提示著麗娜,都要依靠自己在巴黎賺錢才能完成,在國內畫的巴黎的美夢此時徹底破碎。

殘酷的現實讓張麗娜認識到什麼是絕望,張麗娜最終成為自己當初最看不起的一類人,從內心的排斥到後來的主動。

麗娜逐漸變得麻木,唯一開心的時候就是和孩子、丈夫視頻的時候,隻有這時候,張麗娜才覺得自己是活著的,自己一切付出是值得的。

二、改革開放帶給東北人民的影響

當時正處於90年代的改革開放的時期國有企業一部分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急需進行改革以謀求出路,因此一些小廠子紛紛被合並,甚至倒閉,因此大批的工人被迫下崗。

在長時間的接觸下來,張麗娜也慢慢瞭解到這些舍友們大多都是為瞭孩子,為瞭傢庭,她們多數不是喪偶就是離婚。

麗娜的室友們也大多都是受到影響後無奈下崗,便出國打工,滿含著生活希望,卻又在殘酷的現實下被迫不得不去做最不願意做的事情。

相同的境遇下,張麗娜和老鄉們越來越融洽和諧,常常一起外出工作,工作之餘,留下一部分作為生活費,剩餘的全部寄回傢裡去。

張麗娜傢裡的高利貸很快還清,傢裡的小房子也換成瞭大房子,丈夫還準備做生意,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發展。

然而親戚們知道瞭張麗娜在外賺著大錢,羨慕之餘也想來投靠。

丈夫弟弟沒有打招呼便將媳婦丹丹送瞭過來,麗娜知道時人已經在路上瞭,無奈之下隻得前去接應。

張麗娜一邊帶著丹丹逛著巴黎,一邊隱瞞事實,想著盡快勸丹丹回國,可丹丹也是東拼西湊來到巴黎,怎麼能無功而返。

麗娜狠心說出實情:“你看那邊那女的,她在站街,和我一樣”

丹丹滿臉震驚,可自己傢的情況也和當初麗娜差不多,最後還是決定,走麗娜的老路。

然而,丹丹終歸沒有頂住心理壓力,麗娜怕繼續下去會出事,便約好守住秘密,一起回國。

丈夫十分高興將接麗娜回傢,夫妻二人看著正在裝修的店面,想象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原以為往昔的一切都會隨回國後能慢慢淡忘,沒想到弟媳婦丹丹說出實情,打破瞭麗娜憧憬的幸福。

丈夫大發雷霆與麗娜大吵一架之後,便離傢出走,丈夫從此杳無音信。

影片的最後,丹丹的丈夫最終選擇原諒,二人一起遠離傢鄉去瞭遠方打拼,而麗娜的丈夫始終沒有消息,麗娜隻得自己孤單操持傢庭。

一天兒子接到一通爸爸打來的電話,得知丈夫的信息,麗娜帶兒子去瞭丈夫居住的地方。

夫妻二人在破舊的廚房裡好似一切都沒有發生,影片到這裡就結束瞭,結尾的麗娜與丈夫達成和解。

三、《下海》帶給我們的啟示

看完電影不禁讓人思考,下海的女性就一定是拜金和虛榮嗎?我們就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俯視、鄙夷她們嗎?

在張麗娜這樣的女性身上,是底層人民灰暗殘酷的人生,是黑暗之中底層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也是為瞭傢人付出一切的堅強與勇敢。

也許有人會懷疑,這是電影,是虛構的。

但據非官方統計,在法國的華人“下海”女,從90年代的500-700人,到2006年,人數已經增長達到1300餘人,甚至,這些人數還在攀升。

很多下崗工人年紀大,傢境貧,也無一技之長。很多女性下崗職工隻能走上這條路。

像女主角這樣的“下海女”,雖然身上承載瞭很多污濁,但她們和我們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

她們也在艱辛地活著,在為自己的愛的傢人奉獻著。

她們也有著喜怒哀樂和真實感情,在傳統道德底線下並不提倡這種職業選擇,但也無法鄙視她們為瞭傢人生存而做出的努力。

就像麗娜和那些老鄉們,她們或許身體“不幹凈”瞭,但她們心靈還是幹凈的。

她們並不是拜金,也不是虛榮,隻不過是希望多掙些錢供養傢人,隻不過希望一傢人過上好日子。

如果有更好的工作,誰又會幹這樣的工作呢?

作者:嬌子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