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中國要像2008年那樣,再次“拯救”世界瞭

疫情下如何尋求防疫的同時恢復經濟,目前看主要經濟體中,中國轉負為正的表現給世界註入瞭一劑強心劑。隨著中國第三季度的數據出爐,國外媒體再度聚焦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而充滿不確定的大環境下,中國擺脫疫情重啟經濟的做法以及可能為世界經濟帶來的動力被寄予厚望。

中國經濟轉負為正,將再次“拯救世界”

20日,歐媒電信網網站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將再次成為世界(經濟)的拯救者。進入下半年,中國的生產生活開始恢復,國內工業需求的增長增強瞭國際大宗商品的需求,這一領域急需新的需求刺激,如同08年的金融危機一樣,當年中國大型基建項目帶動瞭大宗商品的需求市場,為世界經濟註入瞭強心劑。

經濟側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下,依靠第三季度的增長表現,我國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長率已經轉負為正,西方經濟學界對中國在疫情下的經濟表現多有肯定,要想重新恢復經濟,首先控制住疫情,這個道理並不難理解。

疫情下的經濟學

進入後疫情時代,疫苗成為瞭人類社會減小甚至擺脫新冠影響的重點,目前全球多支疫苗都進入瞭III期臨床試驗階段,不過英國、美國都發現瞭疫苗在最後階段出現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在這一點上目前我國的疫苗還沒有反饋負面案例,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疫苗就有望投放市場。

疫情下的經濟學和新冠病毒的傳播和控制情況是緊密相關的,實際上一旦安全的疫苗上市,其他面臨疫情反復的國傢也有望重振經濟,但這需要時間,而在這過程中,中國依舊是各層面較為穩定的一環。在不進則退的環境下,同中國加強聯系是明智之舉。

全球化以及多邊主義是大勢所趨

危機下地緣政治格局動蕩,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盛行,但這種情緒在經濟學界反而被淡化,在全球化進程中,鞏固多邊主義才能持續發展,而保守主義和民粹情緒隻會徒增壁壘,增加不必要的成本,經濟領域對中國市場正不斷提高預期,除瞭積極發展的經濟外,穩定性也是各行業企業看重的一點。

今年以來外資湧入中國的熱情明顯增強,這既有利於我國持續的對外開放,對這些外國企業來說同樣是一次新的機遇。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