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的“壯舉” 發明“穆斯林族”

南斯拉夫曾經是一個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傢,然而很不幸在90年代逐漸解體消失,導致這一悲劇的原因之一,是南斯拉夫國內復雜的民族構成。

根據1991年的統計,南斯拉夫最大的民族群體為塞爾維亞人,占瞭全國人口36%,其次為克羅地亞人(20%)、穆斯林人(10%)、阿爾巴尼亞人(9%)、斯洛文尼亞人(8%)、馬其頓人(6%)、南斯拉夫人(2%)、黑山人(2%)和匈牙利人(2%)。

看到“穆斯林人”這麼簡單粗暴的命名,不知各位作何感想,其實,這裡的“穆斯林人”就是在奧斯曼帝國時期改信伊斯蘭教的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地亞族的後代,主要居住在波黑,現在叫做波斯尼亞族。1463年,奧斯曼帝國占領波斯尼亞,為瞭長久擁有波斯尼亞,奧斯曼除瞭采用“硬實力”之外,也加大瞭“軟實力”的投入,在軟硬兼施之下,一些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地亞族放棄瞭原本的東正教和天主教信仰,改信伊斯蘭教。

薩拉熱窩的清真寺

當時,隻要改信伊斯蘭教就可以進入當地的上流社會,而且可以免稅。於是一些塞族和克族的農民為瞭生計,不得不改信伊斯蘭教,也免除瞭捐稅。久而久之在波斯尼亞就形成瞭龐大的伊斯蘭教社群。當當時還沒有一個特定詞匯來稱呼這群人,他們依然認同自己是塞爾維亞族或者克羅地亞族。

19世紀起,奧斯曼衰弱,波斯尼亞脫離奧斯曼,1908年被奧匈帝國占領,一戰後成為南斯拉夫一部分。二戰之後,鐵托等人建立社會主義南斯拉夫,當時,鐵托對南斯拉夫最大民族塞爾維亞做瞭些動作,把黑山和馬其頓升級成自治共和國,並且在塞爾維亞境內劃分瞭兩個自治省: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

在波黑,信仰伊斯蘭教的那群人也擁有瞭全新的名稱。從1963年起,采用“未定”和“穆斯林單位”來稱波斯尼亞人。從1973年至1993年又稱他們“穆斯林人”。直到波黑脫離南斯拉夫聯邦,又改名為波斯尼亞人。波黑脫離南斯拉夫之後,境內三個主要民族互相不服氣,爆發瞭波黑內戰。波黑內戰打瞭3年多,戰後,波黑建立聯邦制,境內劃分出三個自治實體:穆克聯邦、塞族共和國和佈爾奇科特區。

南斯拉夫曾經是個存在感相當強的國傢,南斯拉夫電影給一代中國人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南斯拉夫的籃球和足球實力也十分強悍,南斯拉夫的消失,著實令人唏噓不已。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