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結比數據揭露殘酷真相:婚姻的本質,和愛情無關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離婚率是人們當下關註的熱門話題之一,之所以被關註,是因為人們把離婚率與人性陰暗面聯系在一起,以此來感嘆世態炎涼,人心難測。

事實上,離婚率能夠說明的問題遠不止於此,它還是社會物質發展、人類精神需求、文化變化、科技演化等現象的象征。

人們由於過度美化婚姻,所以才會認為離婚是殘酷的。這種過度美化不能說明人性追求美好,而是人們希望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而對婚姻產生幻想。

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婚姻,用充沛的感情經營婚姻,用底線約束婚姻,才能一直向圓滿靠近。因此,我們要從正反面看待離結比的數據,而不是一味地批判。

婚姻的本質

要正確看待離結比,就需要知道婚姻的本質。這個本質是針對人類社會,並且處於實用層面意義上的解釋。超出人類社會范圍,無休止地發起哲學式追問,是無法解釋的。

在現實層面中,婚姻的本質有四個方面:一是繁衍後代,這是所有生命體的本能(進化論基礎上);二是結成親密關系,找到穩定的情感寄托;

三是滿足社會倫理道德需求;四是形成穩定的能力互補的共同體,以求在社會中更好的生存。

其中,婚姻滿足的最直接需求是親密關系需求,假設人可以通過友誼達成穩定的親密關系,那麼婚姻可能隻是一種選擇,並不會占據至高的地位。

因此在理論上,婚姻不是親密關系結成的結果,而是和親密關系結成高度相關的現象。

換句話說,婚姻是人進入親密關系最簡單的途徑,如果選擇不要婚姻而用其他方式結成親密關系,則需要耗費更多努力。

從繁衍後代層面上來說,這層需求藏於人的潛意識中,不會直接認為自己是為瞭繁衍後代而結婚。倫理道德是一種社會公約力,不結婚將會受到質疑或輿論攻擊。

最後以個體的生存需求為基礎結婚,是每個人都有的需求。沒有任何現實需求就不會產生心理上的情感需求,這是結婚的根本原因。

在這四個原因中,道德倫理的約束力正在下降,對於伴侶的物質需求也在下降,這就導致瞭離婚率增加,特別是生存需求不再和婚姻捆綁在一起。

精神需求范圍擴大

離結比增高說明人們的精神需求范圍擴大瞭,原因是物質世界的豐富化。

婚姻不再是權重最高的人際關系,社會多元化給人們更多的交往選擇,比如老年人選擇組團養老而不是依賴子女;雇傭關系從過去的管理者權威至上到現在的實力資源至上;

越來越多的女性參加工作而不是依賴男性生存;男性不再被束縛在刻板印象中,可以用女性化的身份出現賺取物質資源,這一系列變化都足以說明社會整體的變化。

精神生活會以不太同步的形態逐漸適應物質關系的變化,表現在文化的繼承性和相對獨立性上。

也就是說,婚姻關系的結成依賴物質關系,但並不完全是物質關系的附屬品,也是相對獨立的。


從大范圍來看,婚姻和物質基礎是偏斜式因果關系,而婚姻與愛情的關系是高度相關關系,伴隨相關性因素的權重下降,婚姻和愛情的相關性也會下降。

過去的人們之所以把愛情和婚姻捆綁在一起,是因其有高相關性,好比雞打鳴太陽升起一樣,隨著雞的生活環境發生變化,它的打鳴時間也會與太陽升起產生錯位。

在沒有深入思考兩個現象的關聯之前,人們會以樸素、直觀的方式去看待事物,而婚姻和愛情的分離也提醒瞭人們時代在變化,要用新的生活態度去適應世界。

雖然人們已經走到瞭物質至上的一步,但不能片面、教條地認為世界是純物質的、精神附屬的。明白精神的能動性和物質的基礎性是正確對待環境的態度,就好比“中庸之道”。

在四個因素中,人類繁衍需求和親密關系需求至今為止還處於未變化的狀態,正視自己的需求並努力滿足,在所有需求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是讓人生趨於圓滿的最佳途徑。

至於愛情與婚姻無關這件事,本質並不殘酷,隻是沒有因果關系罷瞭。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1] Zick Rubin, “Measurement of Romantic Lo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70, 16, 265-273.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