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煤炭、棉花後,澳洲人突然發現:中國人連澳洲奶粉也不買瞭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國人對於進口貨物的思想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此前依賴進口的民眾開始“擁抱國貨”。這不,繼中國對澳大利亞煤炭、棉花的需求大幅減少後,澳洲人突然發現,隨著中國留學生的“絕跡”,中國人連澳洲奶粉也不買瞭。

據海外網報道,如果說新冠疫情對國外哪些企業影響最大,那必然是進出口企業,而對個人來說,一些中國時興的“代購行業”就是疫情下受損最為嚴重的。澳大利亞廣播公司點明,澳洲一直以來維持著與中國相關的數十億美元的代購行業,尤其是各種在中國大陸打開市場的嬰兒奶粉。盡管目前相關行業隨著中國的經濟復蘇和對外經濟的“推動”依然頑強生存,但其需求量已經大幅縮水,最多甚至減少到瞭原來的六分之一還不到。其中包括奶粉在內,疫情直接使得澳大利亞近30%的代購店關門。

這除瞭疫情導致的中國遊客減少外,與澳大利亞政府的種種“奇怪政策”也有相當大的關系,其政府一直以來跟隨美國的對外政策,即便是疫情爆發後相對“明朗”的政治局面也依然不改“初心”,在限制他國留學生和炒作“貿易戰”上頗為賣力,甚至還出現瞭嚴重的種族歧視事件。這直接導致瞭被不少澳大利亞大學視為“飯碗”的中國留學生大量丟失,學校面臨破產,而留學生的消失讓愛買房的中國傢長也消失瞭,連帶著大批大批的產業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瞭“荒地”。

不得不說,從這個角度看,澳大利亞在疫情下的種種問題基本都是自己原因造成的後果。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中國正好借著疫情蔓延收縮國內的相關產業以維持經濟穩定,其中就有澳洲對外出口大頭的棉花和煤炭。對中國來說,這本身就是一種產業調整,畢竟煤炭污染治理一直都是“心病”,今年的疫情和洪水在長江地區凸顯出瞭中國的環境治理成效,進一步發展是必然的,煤炭產能的淘汰自然也是必要的。至於棉花,本身對澳洲的依賴較小,在修改配額後減小一些不必要的進口以保障農業發展也是必然的。

但這些舉動到瞭澳大利亞政府的眼中就成為瞭“貿易戰”的一部分,這樣的曲解不得不說是相當令人捧腹又笑不出來的。畢竟中國的發展是迅速的,但以美國為首的不少國傢不僅拒絕接受這一事實,甚至還試圖通過一些方式來蓄意曲解中國的善意。對於澳洲來說,其雖然也提出過建立“中等國傢影響力”等等計劃,但目前來看隻遵循瞭與美國保持良好“合作關系”這一條。至今都沒有在經濟結構上進行轉變,依賴服務業、金融業、旅遊業和進出口貿易的澳大利亞基本上被這次疫情打瞭個正著,一條也沒落下,結果政府自己還試圖用政治因素來解釋經濟問題,最終倒黴的隻可能是自己。

當然,在奶粉這種問題上,隨著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快捷和便利”成為瞭民眾購物的首選,對於海外企業來說這某種意義上就相當於是一種“折磨”。畢竟國外從沒有出現過今天中國這麼大的市場需求和高速運轉的產業結構轉型機制,而一旦做不到基本的“快捷和便利”,指望中國人為瞭購買一罐奶粉花費大量運費卻還要等十天半個月顯然是難以接受的,這一定程度上也成為瞭澳洲疫情和政治問題外影響中國人對進口商品購買欲望的因素。不過在“內循環”經濟的拉動下,對外需求從長遠來看還是會重新恢復的,隻是需要的時間和對象都可能會發生變化。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