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女”《喜寶》未能翻盤,改編脫離瞭亦舒的小說精髓,愛不純粹

《喜寶》上映瞭,似乎如《喜寶》宣傳的影片的類型一樣,文藝片,錯過瞭國慶檔的激烈廝殺,票房和上座率冷冷清清。如果《喜寶》追求的是小眾欣賞效果,那可以說宣傳做的剛剛好。

不過在上映後,卻讓人轉入疑惑,這算是文藝片麼?因為裡面夾雜瞭不倫不類的愛情取向。

這部影片是根據亦舒的小說改編的,故事主人公薑喜寶是個為瞭錢從無知少女逐漸墮落,最終成為撈女的故事。

喜寶從小傢庭條件一般,一個從英國回到香港的航班上,她認識瞭富傢小姐勖聰慧,熱情的聰慧邀請她到傢裡玩,還想把她介紹給自己的哥哥聰恕。但是沒想到,聰慧的父親勛存姿,也看中瞭喜寶,並開始追求她。

猶豫之後,喜寶從金錢的角度上選擇瞭父親,但是物質得到瞭滿足,她陷入瞭感情上的空虛,便開始尋找感情寄托,卻被勛存姿發現,槍殺瞭她的男友。他隻好再次回到金錢的牢籠,多年後勛存姿去世,而她也成為瞭最富有的女人。

故事情節是非常簡單的,一個女人的墮落史,而喜寶這個角色也是有多面性的,她是世故的,從13歲就懂得如何斡旋在不同的男生中間,讓他們為她結賬買單。

她又是敏感的,從小生活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單親傢庭,所以對關愛和物質是渴望的。但同時,她又是聰明的,目的性明確,知道該通過什麼手段改變自己的命運。

不過最終都敵不過一條非常明確的主線,就是她對金錢的渴望,這種欲望是非常深的,從她小時候就開始。

“如果有人用鈔票扔你,跪下來,一張張拾起,不要緊,與你溫飽有關的時候,一點點自尊不算什麼”,喜寶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這樣的,習慣看母親為瞭錢周轉在不同的男人身邊,用美貌去換取更好的生活,而她也做出瞭相同的選擇。

同時她又是非常清醒的, “你的靈魂賣給魔鬼,換取你所要的東西,你已經達到瞭願望,你還想怎麼樣?” ,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想要什麼。

而電影裡,卻看到瞭一個並不一樣的薑喜寶。

海報上就寫明瞭,“想要很多很多愛,如果沒有,很多很多的錢也是好的”,但實際拍出來就成瞭,我想要很多很多愛,如果沒有,有很多錢是糾結的,給瞭我錢也是不行的,因為我還是要愛。

所以本是一部女子墮落史,拍成瞭“現代女性自強書”?沒有金錢是不能的,但是沒有愛情是萬萬不能的?

而喜寶的母親也成瞭愛情的堅守者,劇中設定是為情而死。這不是改編,完全是重新創作啊。敢情這不是個人價值觀道德觀的淪喪,而是為瞭生計的被迫選擇,是黑暗社會的脅迫?

好吧,這真的不是部文藝片,成瞭反映社會現實主義影片瞭。

喜寶物質的一面表現的非常弱,反而有瞭喜寶和聰慧聊天的 情節,講女性的覺醒,喜寶用盡青春換來的東西,居然最後都不要瞭?

再從拍攝角度上看,硬傷太多瞭,開篇是喜寶躺在用美元堆成的床上(真是連做夢都夢不到這樣),塑造瞭一個愛錢的形象,可全片貫穿的更多是愛情啊。

而有著極致美貌的她,居然就是一張清純娃娃臉,靠著口紅一支就能顛倒眾生。

更不可思議的是打開抽屜,放的都是滿滿的鈔票。為什麼不放銀行?就是在考驗大傢的智商?這是喜劇片麼?

一面是現代化的辦公室和液晶電腦,轉眼又成看八十年代的自行車。剪輯上像是PPT的切換與播放。

唯一不錯的就是英國的美麗風光,喜寶不斷變換的禮服裙子,殊不知以為上映的是一部“英國鄉村愛情故事”。

“ 這是一個賣笑的社會。除非能夠找到高貴的職業,而高貴的職業需要高貴的學歷支持,高貴的學歷需要金錢”,這才是影片需要表達的重點啊,不是新時代女性成長史。

影片的無重點也讓它成功收獲瞭3.4的豆瓣評分。

說來“拜金女”的角色在影視作品中反映的並不少,像《北京愛情故事》裡的楊紫曦,《傢,N次方》裡的趙雯,《我的前半生》裡面的凌玲,都算得上是拜金女,但是比起喜寶,她們的目標還是非常明確的,起碼沒有陷入錢和愛情都想要的“三觀不正”的糾結中。

正如電影中的喜寶角色一樣,改編要尊重原著,借著現成的故事還想加上自己的想法,那可什麼都不像。文/蜜豆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