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心念所至的歡喜,滴水穿石的等待,隻為一個人存在

天地恍然間,幾多相遇成瞭刻骨銘心的情緣,幾多相識成瞭終生懷戀的永別,前者似為忘羨情深,後者恰似雙傑遺憾。

然於之16年前後深重的苦難而言,藍忘機也好,江澄也罷,因為魏無羨的多般遭遇,歲月已不堪數,故人已不知處,人間三千紅塵路,無一身影留住。

無論是這蓮花塢故土,還是那雲深不知處最憶處,亦或是四海八荒天涯路斷處,沒有故人作陪,無一生趣,滿眼皆是愁。

餘生時光,因為魏無羨的缺席,生相思,難訴相思,存有悔,難以彌補,這世間路,無他處,再無江湖。

追憶過去,曾經的陪伴似有餘溫,遠方蓮藕排骨的餘香似在飄近,那虔誠的誓言正在燃燒,雙傑的兄弟情分未曾改變,忘羨知己情誼不斷加深。

然後回過頭來,這樣美好的願景,隻能在夢中才能窺見幾分,因為不夜天那場困境,願望化作灰燼,溫暖散盡,飛揚撒在瞭舊日的情景裡。

曾經那個以一顆無塵的心,還原生命的本真,追求內心純粹,做自己初心的少年,終沒能在韶華裡把夢實現,隻餘恨與悔,愧與憤。

這其中人生真意,如此句所言“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隻在人情反覆間。風吹百裡,再無歸期,情若絡繹,煢煢孑立。”

這魏無羨的有生之年,悲歡離合一一體會過來,對身邊朋友是隻訴溫暖不言殤,感恩每一場相遇與相陪,而正因為此種情誼,有瞭溫氏旁系的無法視若無睹,最後造成瞭他的無有歸期。

他的這一番番情景演繹,有如“淡瞭紅塵繁華,舍瞭年少韶華,瘦瞭尺寸年華,薄瞭指尖芳華”這句話的現實再現。

少年入此紅塵,感其中繁華而傷,暗淡瞭這年少韶華時光,刺痛瞭心中暢想萬般,陌生瞭從前人事,唯尺寸年華而思,超之曾經歡喜一點一滴,而如今不過撕心裂肺後偶得往生的回歸。

此時此刻,生瞭曾經種種,對人對事早已沒有瞭當時憤然和執著的魏無羨,那些昔日奮力維護的人,保其安然的朋友兄弟,到如今物是人非,遙遙相望,難以觸及。

我想,當時美好情景,已成追憶,如若沒有這次的被獻舍,他絕沒有想過主動回歸,他這被往日遭遇傷害的人,平靜心情,要的不隻16年,還需要很多很多時間才能被治愈。

但幸好,這次回歸薄情有,情深亦有,他提前被藍忘機的情義治愈瞭,縮短瞭自愈的時間。

其實啊,於藍忘機而言,魏無羨的這次回歸,是從雲深不知處的遇見,到不夜天的生死相隔,再到16年深情守候最大的回饋。

有句話說的好,“山長水闊與少年,星辰未變已動心,”或許早在雲深不知處時,藍忘機的心思早已不是當初的樣子瞭,因為對藍忘機這樣面冷心熱,嚴肅清冷的人來說,與其說他對魏無羨的感情是陡然的在意,不如說是日久生情的演繹。

隨著不斷對魏無羨性情的瞭解,藍忘機對魏無羨的改觀可以說是顯現的,尤其可從魏無羨說出鋤奸扶弱,無愧於心的話語時,他那滿是情意的一眼裡窺見。

這一眼既是看他的人,也是看他們共同的夢,至此他將魏無羨已作知己相待。所以後來有瞭他不離不棄的等待,用胡蘭成的來說就是“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歲月空惆悵,而我,終將是要等著你的。”

的確,劇中來看,恰是如此,藍忘機經不夜天事件後,原是以為今生今世再無相見,餘他一人悵然一生,空惆悵,獨盼望,然他面對事實仍心不死,選擇一心等著魏無羨回來。

他倆的感情,恰如有一句話最後結局的成真,說:“愛一個人總簡單,無非心念所至,生萬千歡喜;懂一個人卻需要漫長歲月裡的溫柔耐心,聚沙成塔,滴水石穿。”

落到他們身上來說,他們都做到瞭,他們彼此懂得,彼此陪伴,同生共死,浪劍天涯,一人心念所至,守得故人回歸,而生萬千歡喜,一人懂其道義和處境,不曾怨其當時未曾站在他身邊。

對於如此情真意切的感情,隻對一個人的歡喜,對誰來說都無比羨慕,此情大概隻能在劇裡發現,在夢裡暢想,因為哪怕在現實裡發生瞭劇中的情景,你會發現開始或許是相一致的,而結局終究是隻一個人堅強。

而另說到回歸的願景,不是所有的遺憾可以得到彌補,不是所有的離人會以歸人的身份重回,也不是所有相遇相識會得到命運的善待,對於一個幸運的人來說,要記得珍惜和領悟其中道理,有如等到魏無羨回歸的藍忘機。

最後說到人生大主題上來,經多少風雨,多少慷慨不再有,多少壯舉如一場夢,多少盛情如之一杯酒,是甘是澀還是復雜滋味,都需要一場一場親身經歷過來,才知道這一生滋味如何,此所謂“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