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 從“兩洋國傢”退回“一洋國傢”但是現在芬蘭比俄羅斯富裕

現在的人們,找房子喜歡南北通透的,那樣比較舒服。其實,北歐國傢芬蘭以前也是“南北通透”的國土,南北兩面都臨海,有兩個方向的出海口。但是現在的芬蘭,在北邊已經沒有出海口瞭,北邊的貨物要出海,隻能千裡迢迢去南方,相當不方便。

從地圖上看,以前的芬蘭南部是波羅的海芬蘭灣,屬於大西洋,北部是巴倫支海,是北冰洋的一部分,典型的“兩洋國傢”。那麼芬蘭是如何得到這些土地的?又是何時被誰拿走瞭這些地區呢?

北方也有出海口

早期的芬蘭歷史就不多言瞭,今天我們主要從現代芬蘭的建立說起。芬蘭曾經是沙俄的一部分,1808年在芬蘭戰爭中,瑞典與俄羅斯交戰落敗,芬蘭被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軍隊占領,此後芬蘭脫離瑞典,成為俄羅斯帝國內的自治大公國,並由沙皇兼任大公直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不久,芬蘭宣佈獨立芬蘭和蘇聯在1920年簽訂《塔爾圖條約》後有所改善。該條約中,芬蘭獲得北冰洋沿岸的貝柴摩港,並放棄對東卡累利亞的主權主張。這樣一來,芬蘭在北冰洋沿岸就有瞭一個出海口瞭。

《塔爾圖條約》紅色歸芬蘭 綠色給蘇聯

芬蘭的北方出海口,後來到瞭蘇聯手中,蘇聯解體後,這些原芬蘭領土就屬於俄羅斯瞭。這主要是因為蘇聯和芬蘭之間的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為瞭獲得更多土地,主動找芬蘭“協商”,芬蘭自然不答應。隨後,蘇聯與芬蘭進行瞭兩次戰爭:1939年到1940年的冬季戰爭,以及1941年到1944年的繼續戰爭。蘇聯一直認為1920年簽訂的《塔爾圖和約》對蘇聯極為不利,直接威脅到距邊境僅32公裡之遙的蘇聯第二大城列寧格勒的安危,經過一系列交鋒,兩國在1932年簽署瞭《蘇芬互不侵犯協定》,有效期限自1934年起維持10年。

1939年,蘇聯和芬蘭之間爆發冬季戰爭,雖然芬蘭的表現超過蘇聯的設想,無奈芬蘭國傢小,還是耗不起。1940年3月12日,蘇芬簽署《莫斯科和平協定》,並於第二天起生效。芬蘭割讓卡累利阿上的整個地峽區域以及拉多加湖以北的大片土地給蘇聯,包括芬蘭第二大城衛普裡、芬蘭的大部分工業區以及幾處戰爭結束時芬軍仍把守著的領土。除瞭卡累利阿外,芬蘭還被迫割讓薩拉、雷巴奇半島、芬蘭灣的4座島嶼,並且按照條約芬蘭要把漢科半島租借給蘇聯30年。總計下來,芬蘭一共失去瞭戰前11%的領土、30%的經濟資產、12%的人口。芬蘭的北方出海口就是這個時候失去的。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上圖紅色區域由芬蘭割讓給蘇聯,正好把北方出海口拿走瞭。二戰之後,蘇聯是啥地位就不用小編解釋瞭,小小的芬蘭還想把土地從蘇聯手中拿回來?1947年2月10日,蘇聯等同盟國和芬蘭在巴黎簽訂《巴黎和約》。這次和約不僅確認瞭1940年《莫斯科和平協定》的全部內容,還增加瞭蘇聯在波卡拉建立海軍基地50年使用權。又還有限制芬蘭軍備,賠償蘇聯3億美元;割認瀕臨北冰洋的貝柴摩地區給蘇聯等條款。這下子就更加沒指望要回出海口瞭。

北方出海口的失去,給芬蘭造成瞭許多不便,芬蘭的北部邊境距離浩瀚的北冰洋僅30公裡。但是,他們卻隻能望洋興嘆。貨物出海,必須千裡迢迢從波羅的海繞經多個國傢後,從丹麥和瑞典之間的厄德海峽進入大西洋。

萬幸的是,芬蘭南部的海岸線不斷,並且歐洲其他國傢和芬蘭關系也不錯,還參加瞭歐盟,也是申根區成員。芬蘭背靠大樹好乘涼,現在芬蘭的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其實都比俄羅斯人好,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瞭。最近幾年,芬蘭的人均GDP在5萬美元左右,可能在北歐屬於表現平平吧,但是和俄羅斯對比起來,已經好太多瞭。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