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離婚女人的心酸:“就因離婚沒要孩子,我成瞭狠心的母親”

01

離婚,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當夫妻倆感情走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其實離婚或許是最好的解脫方法。然而傢庭財產能做一分為二分割,可孩子的撫養權隻有一個,所以孩子跟誰,往往成為一場爭奪戰。

按說作為母親,歷經十月懷胎生下孩子,對孩子的付出與感情比做父親的更勝一籌,是沒法面對與孩子骨肉分離。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女人在離婚時,居然主動放棄瞭孩子的撫養權,因此成為別人口中“狠心的母親”。

誠然,其中不乏有一些女人,離婚時出於私心,而放棄孩子的撫養權。眾所周知,倘若女人自身條件不夠好,離婚後在婚戀市場處於劣勢,要是離婚再帶著一個“拖油瓶”,恐怕更是難以再婚。所以,為瞭自己將來的幸福,女人在離婚時隻能狠心將孩子留在婆傢。

不過並不是所有離婚不要孩子的女人都是這種想法,有些女人愛孩子勝過愛自己的生命,之所以選擇不帶走孩子,其實恰恰是母愛使然,可總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將這歸咎於女人狠心,不負責任。

02

36歲的苗蘭離婚瞭,誰也沒想到她會凈身出戶,連兒子也沒要。

苗蘭和前夫是晚婚,兒子出生時她已經31歲,全傢人把這個寶貝疙瘩捧在手掌心,奈何公婆年事已高,於是前夫軟磨硬泡要求苗蘭辭職在傢帶孩子。

做全職媽媽看似清閑,可隻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並非如此。苗蘭除瞭要照顧好兒子,還要承擔一傢5口人的吃喝采買,公婆身體不好,稍微勞累一些便吃不消,所以苗蘭再忙再累也不敢勞煩二老,否則他們病倒還要她來伺候。

前夫做銷售工作,時常十天半個月不著傢,每次出差都帶回來一大行李箱的臟衣服臟襪子。其實那些小物件他完全能在酒店順手給洗瞭,但是前夫卻覺得自己辛苦掙錢養活一傢老小,而老婆在傢過著手心朝上的享福日子,讓她洗幾件衣服理所應當。

03

剛開始前夫雖然是甩手掌櫃,但還知道顧傢,自從認識瞭一個紅顏知己後,回傢變得越來越晚,交給老婆的傢用也越來越少。苗蘭起瞭疑心,可苦於沒有證據,加上公婆袒護兒子,事情一直沒有敗露。

誰知有一天,紅顏知己找上門來逼宮,苗蘭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女人,接受不瞭這種奚落,便堅決要求離婚。此時一向標榜拿兒媳當閨女看待的公婆,在利益面前選擇瞭親情,揚言離婚可以,但要苗蘭凈身出戶。

其實,婆傢一直在防著苗蘭,兩套房子都在公婆名下,結婚這6年,前夫掙錢都是他自己管理。在苗蘭提出要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前夫居然跟變戲法似的,拿出一張問朋友借的30萬借條,這樣一來,苗蘭非但分不到一分錢,反而要承擔一半的借款責任。

就這樣,苗蘭吃瞭一個啞巴虧,但事已至此,更讓她下定離婚的決心,她可以放棄一切物質,唯獨放不下兒子的撫養權。誰知薑還是老的辣,公婆料定兒媳會這樣,他們居然帶著孫子出去旅遊瞭,苗蘭找不到兒子都快急瘋瞭。

04

這時,父母和閨蜜輪番來開導苗蘭,他們的意見很統一,覺得苗蘭離婚要孩子不現實。首先,兒子剛5歲,每天上幼兒園要人接送,周末要有人陪伴。而苗蘭沒有存款,離婚後勢必要出去工作,很難找到既能照顧到小孩子,又不耽誤掙錢的工作。

父母雖然心疼女兒,可他們沒有退休工資,一把年紀還在打工掙養老錢,是不可能替她看孩子的。再說苗蘭哥嫂的孩子父母都不曾幫忙帶,倘若讓嫂子知道老人替小姑子帶孩子,肯定會鬧意見。

再者,兒子一直富養,苗蘭卻連一所棲身的房子都沒有。如果兒子跟她擠在狹小的出租屋,生活過得苦哈哈,這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而前夫的房子有好學區,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起步平臺,夫妻倆離婚,總不能影響孩子將來的前程。

況且,兒子現在是獨苗,即便將來前夫再生一個,也無法動搖兒子在公婆心裡的地位,有爺爺奶奶護著,兒子不會受罪。如果苗蘭執意要爭撫養權,恐怕未必能爭得過前夫,如果她不怕耽誤時間,那雙方就耗著。

05

苗蘭一刻都不想與那個負心的男人,再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她仔細想想,父母和閨蜜的分析不無道理。她和前夫都很愛孩子,無論誰來撫養他,都不會改變自己是他母親的事實。

通過各方面考慮,最終苗蘭決定不與前夫爭奪兒子的撫養權,當務之急她要好好掙錢,她要變得強大,強大到能保護自己和兒子。或許放棄兒子,孩子現在不能理解,但是等他長大瞭,一定會明白她這片苦心。

雖然也有一些風言風語,說苗蘭之所以離婚不要兒子,是圖清閑想一個人瀟灑,甚至有人說她為瞭不耽誤再婚才不要孩子的。聽到這些人將她形容成一個狠心的母親,苗蘭心如止水,嘴巴長在別人身上,他們愛怎麼八卦就八卦,犯不著去一一解釋,隻要自己問心無愧就行瞭。

其實,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像苗蘭這種情況,離婚不要兒子是正確的選擇。試問,哪個母親願意讓孩子放棄優越的生活環境,跟著自己流離失所?哪個母親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因為太愛,所以苗蘭將所有的委屈和痛苦埋在心底,她不能因為自己的占有欲,去拿孩子的一生來冒險。小小年紀遭遇父母離婚,孩子已經夠不幸,再讓他成為父母相互爭奪的物件,這實在很殘忍,還是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一點美好吧!

所以說,不要拿你的認知,去揣測別人的世界,更別讓自己的言語成為一把刀子,戳向那些原本已經很受傷的人。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