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已經落難的朋友,幫不得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當你的朋友落難向自己求助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去幫助他。但這也許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幫助他人之前,我們先要認真分析目前形勢狀況。

有一句話叫:“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也許你好心去幫助瞭朋友,朋友還得寸進尺。如果你想正確的幫助朋友,請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整件事情。

情緒具有傳染性

心理學傢麥獨孤提出,情緒具有傳染性。我們可能會因為長時間接觸他人的情緒,自己的情緒也逐漸與他人趨同,甚至變成他們體驗到的情緒。

有一些心理學傢對這個現象十分好奇,於是展開瞭精確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當你被他人傳遞不同情緒時,如果你不慎被他們同化,這很有可能做出與他們相同的事情;如果行動來源於想法的驅動,這個行為將更具有力量。

同時,朋友與傢人又不同,傢人與我們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關系。在遇到問題時,我們最先求助的以及最先想到的是我們的傢人,可以說,傢人都是無條件地幫助我們。

而朋友不同,在與朋友交往中更註重雙方的利益,目的是實現共贏。如果你馬上幫助瞭朋友。朋友可能認為你很好說話,進而得寸進尺,忽略瞭你的思想與感受。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要是提出更難以滿足的要求,會讓你感到心力交瘁與尷尬。


如果你對朋友過度關心與幫助,最開始,也許他們會心存感激,但後來漸漸地,他們已經習慣瞭這樣的幫助。

如果哪一天他們再向你尋求幫助,遭到你的拒絕。他們更有可能會指責你,認為你是一個小氣、不仗義的人。

並且人們會下意識地模仿周圍的人的行為動作,音容笑貌。當我們置身於悲觀的情緒的時候,整個人的情緒更容易變得消極,同時我們可以通過提高自身情緒的影響力去影響他人。

如果你的朋友天天被負面情緒包圍,並時常向你傾訴,那麼你一定要學會遠離他。因為在日積月累下,你可能也會從一個樂觀的人變成一個悲觀的人。

所以,如果你準備好幫助落難的朋友,首先要建立一個強大的內心去面對未知的困難。幫助他人也應該提前為自己做好準備,理性分析。

你的幫助可能會損害到他的自尊

你的朋友落難,但未曾向你開口,如果你主動提起幫助他,這很有可能是對他自尊的損害。一個人如果十分要強,是很難向他人開口借錢或是請求幫助的。

有些人將自尊看的比生命還要重要,所以即使他們面臨困難,很難生活下去,也不願意低三下四的向他人借錢。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思索朋友的近期狀況、長期以來的性格特征。如果你出發點是好心,但卻因為自己的冒失而損傷瞭彼此的感情,實在是得不償失。

此時,如果你真的想幫助他,陪在他身邊就好。如果他真的需要尋求幫助,便第一時間有能依靠的人。

朋友可能得寸進尺,忘恩負義

如果你對一個人提供長期的、無償的幫助,最開始他可能會感激你。但時間一長,便覺得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

最開始他提出一個小的要求,你答應瞭,在之後,他們提出更大的要求,此時你便不好拒絕,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登門檻效應。

在之後,如果你的幫助比上一次的少,就更有可能會遭遇到他的指責。因為他們把我們的幫助看成瞭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長時間之後對我們並沒有感激可言。

這樣的人多半缺乏邊界感與分寸感,在與他們交往時,我們需要理性思考,仔細分析。

從這幾點看來,當朋友落難時,我們不要第一時間就馬上去幫助他,輕易的付出會讓自己看起來十分廉價。為瞭你們雙方共贏、關系更長久的發展,需要在自己行動之前認真考慮。

同時這也告訴我們:如果你想要向他人求助,盡量顯得誠心一點,並且在事後記得回報對方,不要讓對方認為是白白付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