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德綱飛黃騰達出走的王玥波,當初和李菁何雲偉撐起瞭德雲社

無論是綱絲節還是德雲社一年一度的封箱演出,郭德綱於謙高峰三人的相聲是必不可少的節目。

但隻要是跟過德雲社七八年的鐵粉,其實知道,高峰現在站著的的位置原本是屬於王玥波的。

郭於王吧(王八),他們三個人的群口相聲方才是德雲社的最高水準。

如今時代早已變遷,過去號稱要重振相聲的郭德綱開始走起來瞭流量和粉絲的現代道路。

無論是德雲社從建立到盤活的變遷往事,還是背離師門的德雲四少,如今也鮮有人再去關心。

對於王玥波這個名字亦是如此,甚至有許多老鋼絲都不知道他和德雲社有什麼關系。

其實,“王三皮”一直被稱作德雲社的編外創始人,和老郭搭檔十幾年,是十足的元老。

在郭德綱自嘲“自己什麼都不是”的時候,他硬是和郭、於、李菁攜手殺出一條道來。

等到老郭名揚四海之際,王玥波名利都不撈,隻身離開瞭德雲社。

到底為什麼“王三皮”會在這個時期毅然出走甚至和郭德綱反目成仇?

事實已然成為歷史,但是還是有許多故事可以推敲。

1、誰是誰的朋友?

最早,郭德綱和王玥波這條線是李菁搭的,外頭傳的兩人機緣巧合認識,幾乎不是實話。

在接受《人物》雜志專訪的時候,郭德綱就曾從他的徒弟、妻子王惠聊到瞭他的兄弟。

元老李菁是其中之一,搭檔多年的老友王玥波也是。

王玥波,1978年出生,從小就和李菁在一條街上玩大,算是同穿一條褲子的兄弟。

比起郭德綱,雖然有十幾年同臺的交情,但終究比不過王玥波和李菁的交情。

不僅如此,根據王玥波的評書自述,他們兩個從小玩到大的兄弟還認瞭同一個幹媽。

從關系上來看其實很通透,李菁更值得信賴,既沾點親戚的份,還有著太多的共同記憶。

自然,要是在老郭和李菁兩者選其一,後者必然是唯一的選擇。

後邊的事大傢也知道,在德雲社快撐不下去的時候鬧出瞭“德雲四少”的事。

曹雲金、李菁等人出走另立門戶,這不亞於直接和老郭撕破臉。

作為元老之一的王玥波自然成瞭眾矢之的。

走,還是留,成瞭他最大的難題。

隻不過王玥波骨子裡始終還是有老北京人的“內外之分”,畢竟郭德綱是外人,李菁是兄弟。

最後在德雲社飛黃騰達的時候選擇出走,其實也不難推測。

2、老郭和王玥波不走一條道

除瞭朋友這層關系,郭德綱不是北京人這件事也一直是他前期奮鬥艱難的原因。

一個外來的,想要混進北京土著的相聲圈子,無異於一個東北人跑去到泰國認親。

這件事根本就不搭邊,更別談要入圈,要在相聲這一行混。

無論是今天德雲社,還是它的前身北京相聲大會,其性質就是外地人占瞭本地人的道。

德雲社的內部人員大多來自五湖四海,不是唱大鼓的轉行,就是相聲界不入道的二流子。

而王玥波身邊的弟兄,從李菁到何雲偉、徐德亮幾乎都是“京片子”。

他們從小就在一個圈子裡長大,從琴棋書畫、筆墨紙硯到梨園曲藝,幾乎沒有一樣不玩。

相較之下不難看出,郭德綱出身草莽,自然很難和這幾位公子哥玩到一塊去。

這幾位老北京土著當時加入德雲社也實屬機緣巧合,後來選擇離開也不難理解。

打個比方,王玥波這批人更像是把相聲當玩意的清門藝人,對於他們而言這隻是興趣愛好。

“你喜歡這個東西,不代表著要為相聲沒日沒夜地拼命,玩玩差不多得瞭。”

這可能是王玥波最初的想法,這也是他為什麼後來轉行評書的原因之一。

而老郭的德雲社並不一樣,打一開始他便想著靠著這門手藝賺錢。

往死裡磨,把相聲講好,不走傳統的清門道路,要做就做賺錢的生意。

這是王玥波和郭德綱最大的割裂所在。

起初德雲社沒走紅的時候,“王三皮”和老郭還勉強玩得到一塊去,畢竟不用考慮錢的問題。

這就很像幾個不愁吃喝的弟兄架起一個屋彈吉他玩搖滾一樣,心中有夢想就夠瞭。

但今天這件事的本質就變瞭,老郭要照顧德雲社上上下下百來號人,賺錢是最大的問題。

於是,他們開始做《歡樂喜劇人》,自創綜藝,帶著徒弟們上臺表演,本質上已經變質。

反觀王玥波,打一開始就一直堅持做相聲評書,他現在反倒成瞭這門藝術的守墓人。

而郭德綱已經被時代裹挾,離相聲這條路越走越遠。

3、師門傳承的沖突

王玥波從小混梨園長大,找到師門相承自然不是什麼難事。

隻不過對於他而言,他更看重的是自己在評書上的身份。

馬增錕,馬連登之子,是王玥波的評書師傅,也是西河門評書的正派嫡傳弟子。

但說來也怪,馬增錕並不喜歡西河門傳承,反而更喜歡正宗的評書門,這也影響到瞭王玥波。

而郭德綱也是正好“入錯”瞭門,自己的師傅金文聲恰好就是西河門的評書先生。

巧瞭,一位的師傅不喜歡西河門評書,另一位的師傅卻是把這個當立命的手藝。

除瞭師傅這一路,王玥波的幹媽連麗如更是不喜歡西河門,即便她和金文聲私交甚好。

這兩人除瞭意見分歧,脾氣更是火爆,經常讓王玥波別和講相聲的有過多往來。

從師宗傳承和親屬關系上看,王玥波和郭德綱兩人想要長久相處,簡直就是一件難以登天的事。

自李菁離開德雲社之後,沒瞭這位緩和的中間人,兩人成為冤傢也隻是時間問題。

4、因為一本書決裂

原本,王玥波和郭德綱還是挺和氣的,即便並不朝夕相處,但也算是能聊上幾句的老朋友。

但最後兩人卻因為一本書的內容而招致決裂。

2013年,郭德綱出瞭一本書《過得剛好》,其實網上關於郭德綱的故事大多都是從這裡來的。

這本書說實話內容很沒有營養,唯獨最後講的相聲圈內的奇聞軼事比較值書價。

當然,這些事每一件好事,都是圈內的蠅營狗茍,有下三濫的,也有不能上臺面的事。

對於這些爆料,其實後來圈子裡有人在各大論壇做過解讀。

有些是真的,但大多數都是誇張加工來的。

當然,這些所謂的爆料自然少不瞭王玥波的“黑歷史”。

原本想著捧老朋友場的他去書店買瞭一冊,回去看後愣是氣得手腳發抖。

當年天津相聲楊少奎紀念專場,王玥波便直接開噴,好人好事不寫,盡寫人吸毒判刑瞭。

因為在上場之前,還有觀眾拿著書到後臺問他事件是真是假,王玥波更是急得大罵。

包括後來在曲藝專場采訪以及各大見面會上,隻要一逮到機會,王玥波就要解釋一番。

隻不過他們兩人自此就結下瞭梁子,王玥波再也沒搭理過郭德綱,兩人各走各的道。

其實從後來往回看,老郭這事做的真不地道,能黑的事都往死裡黑,幾乎不留半點情分。

王玥波人品還不錯,他在私下場合幾乎沒說過郭德綱,畢竟還是十幾年的兄弟。

但話說回來,朋友、師傅不合才是他們兩人分道揚鑣的關鍵原因,書隻是一個導火索。

今天,王玥波繼續去講他的評書,堅守老前輩留下來的幹貨。

郭德綱繼續經營他的德雲社帝國,帶徒弟上綜藝掙大錢。

起碼,這兩位沒有撕破臉互相叫罵,最終還是保全瞭作為兄弟的情分。

恩怨相忘於時間,相忘於江湖,比起李菁和曹雲金,也許王玥波已經做到瞭仁至義盡。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