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育、不結婚,戀愛都懶得談!”90後女性是不是已經沒救瞭

|秘籍君

2020年韓國大鐘獎名單頒佈,影後一欄處赫然寫著:鄭有美,《1982年生的金智英》。

女演員的演技暫且不說,《1982年生的金智英》能獲得忠武路的認可是出人意料的,隻因為這本打破韓國實體書銷量歷史的作品,又被稱為造成年輕女性恐婚恐育的始作俑者,在上映前就遭遇瞭韓國男性的大量差評,隻因其揭露瞭婚姻本質。

在中國,年輕女性恐婚恐育並不罕見,互聯網上“不生育、不結婚”的言論隨處可見,以90後女性為主導的反婚群體甚至打出瞭“戀愛都懶得談”的口號,這讓老一輩感嘆,90後的年輕女性是不是沒救瞭?現實中明明個個都是光鮮亮麗的年輕姑娘,怎麼一談到婚姻就面目猙獰呢?

在這個話題上,我大概是有發言權的,隻因我表妹也是其中一員。作為年過三十的大齡剩女,表妹給我的印象並非不可救藥,反而是令人羨慕的。說到不結婚一事時,她也並非是一時激憤,而是將原因歸咎在中國父母身上,大傢不妨聽一下她們的心聲。

“中國父母已經把男孩子們寵壞瞭。”

當我問表妹為何不結婚時,她說是沒遇到喜歡的人;我又問,為何遇不上?她則回答瞭上面那句話,中國男孩已經被寵壞瞭。

根據表妹描述,她身邊的同齡男性大多不會做飯,也不懂女性女兒的艱辛,還經常把追求個人事業的女性形容為“不安分守己”,這一切都讓表妹感到無奈。

“但這並不是男孩子的錯,而是他們父母的教育出瞭問題。”

表妹這話倒有幾分道理,作為90後,男孩們吃瞭計劃生育紅利,成為瞭每個傢庭的“香餑餑”,普遍被兩代人嬌寵長大,在傢裡也看多瞭父輩們醬油瓶倒瞭都不扶的作風,卻沒想過自己並不具備父輩獨立養傢的能力。兩相矛盾之下,年輕女性就對婚姻生活沒瞭熱情——畢竟出門工作瞭還要獨立承擔傢務和育兒,未免得不償失。

“結婚就意味著不對等,而我無法做到像媽媽那樣。”

在中國式傢庭中,“男主外、女主內”是傳統分工模式,而90後女性也是看著這樣的傢庭模式長大的。與年輕男性對婚姻充滿憧憬和向往不同,女兒們在傢中看到的是母親的任勞任怨和女性在傢庭中的付出之巨。

而表妹正是意識到婚姻的本質是不平等後,才產生瞭不婚的想法。而我相信,這是90後未婚女性的普遍認知。

當然,現實並非沒有解決方法,那就是90後女性的擇偶標準。事實上,女性的審美便是投票權,想要男性做出改變,我們就要向理想的人格靠近,放松其他標準。

最後,大傢在這個問題上怎麼看呢?快說出你的觀點吧。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