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臺不到3年,就讓德國瞬間脫貧致富,錢從何而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將面對高達2380億馬克的債務。但是,德國經過戰爭洗禮後,城市變成瞭一片廢墟,人民窮困潦倒,經濟瀕臨崩潰。在如此境況下,發展經濟已經是天方夜譚,更不必說那巨額的賠款瞭。

然而,1933年的時候,希特勒登上瞭歷史舞臺——希特勒出任德意志第三帝國總理,納粹黨掌握國傢政權。一上臺,他就向民眾承諾“讓德國每一戶人傢的餐桌上有牛奶與面包”,沒過多久,希特勒就履行瞭他的承諾,國傢一下子就有錢瞭。

在很多人還沒來得及察覺的時候,德國經濟極速復蘇,三年不到,就從一個在崩潰邊緣的國傢走向瞭經濟強國。

德國的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直到德國有資本再次發動一次世界大戰,很多人還沒想明白:德國為什麼突然變成瞭經濟強國?他的錢是從哪裡來的?

狂熱元首,重整旗鼓

1929年,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崩潰,在全球范圍內引發瞭一場經濟危機。德國同樣受到瞭不可估量的影響,而這場經濟危機卻成為瞭希特勒的墊腳石。

希特勒稱這場經濟危機是“無能”的政府接受瞭《凡爾賽和約》、戰爭賠款及奉行“社會主義”政策的結果。與此同時,他的一席話又讓生活在水深火熱的民眾看到瞭希望。就這樣,希特勒成為瞭德國的元首。

希特勒接手的是德國的爛攤子,當時德國的工業生產下降40%,貿易額下降60%,每三個德國人就有一個失業的。希特勒知道德國的經濟模式一直以自由經濟主導的,國傢幾乎無法幹預私企的管理。

可是在一戰期間,很多企業在戰爭中發瞭橫財。看在眼裡的希特勒,毫不猶豫地將國內的很多有錢的私企收為瞭國有,加強瞭政府對於經濟的幹預。

眾所周知,美國在面對“1929~1933年經濟危機”時的“以工代賑”的措施,可謂是國際之典范。與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同時展開的還有“希特勒新政”,希特勒在國內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修建瞭很多公路,機場,橋梁等。而這些大型工程的建成離不開大量的勞動力,源源不斷的崗位很大程度上減少瞭德國的失業人數。

人民有瞭工作就有瞭錢,有瞭錢就會去消費,從來帶動瞭其他產業的發展,無形中又增加瞭不少崗位。由於希特勒更加“極權”,等到瞭1935年羅斯福剛剛解決全國近一半的失業問題時,德國民眾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已經沒有失業的困擾瞭。

與此同時飛速發展的還有德國的工業生產,在希特勒的重視下,德國開始大力恢復和新建工廠,大大小小的工廠拔地而起,整個國傢的機器都飛速地運轉起來瞭,其中不乏有很多領先世界的軍工產業。

德國的鋼產量在短短五年之內便翻瞭四倍重工業和軍火生產增長2.1倍,國民生產總值甚至因此增長瞭百分之百。

就這樣,德國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工業迅猛發展,失業率常年維持在零。希特勒還積極地完善瞭德國關於經濟的法律法規,制定瞭一系列法案,包括勞工法案,重在為人民的財產提供有效的保障。希特勒的一系列舉措,使得納粹黨的支持率穩步提高。

然而,希特勒想要德國走向繁榮,光靠國內的一系列舉措的話,這些錢是遠遠不夠用來建設德國的,那麼,他又是在哪得到那麼一大筆錢的呢?

金融資本,豢養納粹

一戰結束後,英法美在當時都是世界上的強國,其中英法兩國將德國一分為二,甚至占領並瓜分瞭德國的很多海外的殖民地。而在美國看來,這是英法逐漸變強的信號。為瞭削弱並制衡英法兩國,美國就寄希望於與其相鄰的戰敗國德國身上。

當時,希特勒剛剛上臺就任命被稱為“金融天才”的亞爾馬·沙赫特為國傢中央銀行的行長和經濟部的部長。

沙赫特不僅主張無視《凡爾賽和約》,向和約國賴賬,而且,善於遊說的他跨越大西洋向美國人借錢。當時處於經濟危機的美國,正愁資本沒法擴張。一切以經濟為標尺的華爾街很快與德國架起瞭一個資本的橋梁。

沙赫特憑借德國的國傢信用從華爾街獲得貸款,這筆貸款接下來被用來購買華爾街控制下的軍事裝備、軍火甚至是技術。當時,杜邦、美孚、摩根、福特等財團和公司都跟德國簽訂瞭巨額訂單。德國在幫助美國解決部分就業問題的同時,又獲得瞭大量的利潤。然而,這筆可觀的利潤被希特勒用來興修瞭很多軍火工廠。

當時,大量美國的錢,貸款到瞭德國。德國在得到美國的支持後,英法國傢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瞭。然而,這三大資本主義國傢,卻不知道這是養虎為患。慢慢地,美國的貸款已經滿足不瞭德國龐大的資金鏈,於是納粹政府采取瞭新的舉措——發行債券,利用匯率來掠奪占領國的財富。

沙赫特秘密發行的梅福券,表面上是一種由國傢保證,不計入財政的債券,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鈔票,不過是印的以後的錢。

當然,這種做法隻會導致通貨膨脹,沙赫特為瞭控制物價,不得不制定一系列嚴格的法律。然而,債券的發行進一步加速瞭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為瞭避免德國破產,隻好在梅福券到期前,突襲波蘭。

如果從金融的角度去評價二戰的性質,會發現,希特勒用的是美國人的錢、英法的裝備和技術,發動瞭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沒有一個資本主義國傢是無辜的,他們都不經意間助推瞭德國的野心勃勃的計劃,納粹這頭戰爭巨獸其實是金融資本豢養出來的。

繁榮背後,無盡掠奪

1939年,希特勒發佈瞭一篇演講:“我執政的短短六年期間,我讓這個國傢的公路運河得以修建,並且修建瞭大量的工廠,我讓700萬失業的德國人重新回到工作崗位,我讓這個民族的教育和文化水平大幅度地提高,我讓德國在政治上重新團結起來……”

後人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當時很多人狂熱地追捧希特勒。看瞭這段演講後,心中的疑惑得到瞭解答,希特勒不僅是一個擁有極其出色的口才的演說傢,而且他的演講全是實話。可是民眾哪能看出這一系列出色的成績背後,納粹到底做瞭什麼。希特勒的“致富”之路,如果總結成一個詞,便是“掠奪”。

在希特勒“掠奪戰略”下首先受到迫害的就是猶太人。沒有人能忘記1938的那個水晶之夜,那是納粹德國從猶太人身上掠奪巨額財富的開始。

希特勒剛上任時,就把矛頭直指有錢人又多的猶太裔,揚言要消滅德國所有的猶太人,甚至煽動起民眾高昂的反猶太的情緒。在那個時代裡,無數猶太人慘遭殺害,希特勒的一系列舉措可謂是慘絕人寰。但是他卻得到瞭窮困潦倒的底層德國人的支持和無盡的財富。

納粹制定的勞工法案,表面向民眾宣傳讓他們的財產得到保證,實際是掠奪人民手裡的財富。因為,百姓的工資是固定的,表面甚至有所上漲,但,納粹政府卻對“通貨膨脹”閉口不提。

其實,當時的薪水對於很多民眾隻是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罷瞭。再加上德國軍工業的畸形的發展,消費領域幾乎沒有什麼投入,那時人們的生活狀態就是“要大炮不要黃油”。

小結:

德國在向資本主義國傢騙取財富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搶占歐洲其他國傢的財富。希特勒的軍隊先後攻克瞭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在直接搶奪後,又建立瞭傀儡政府,幫助自己徹底地搜刮走他們的財富。據美國有關機構統計,僅此一項金額就達1040億馬克。

其實,希特勒采取的一系列經濟措施,都是一步步邁向他預謀已久的戰爭。那些隻看到希特勒嘴臉而支持納粹的民眾,最後也淪為瞭德國發動戰爭的犧牲品。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