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寧願凍死陣地也不撤退? 美:納卡沖突給印度也上瞭一課

目前,印度在東北邊境與鄰國的軍事對峙,伴隨著雙方同意停止向前線增兵而暫時告一段落。但外媒報道稱,印軍並沒有按慣例撤離高原地區,在此仍部署有20萬人的兵力規模。但隨著天氣已經漸漸入寒,身處高原地區的印度軍隊也開始頂不住瞭。在德普桑地區的印度軍隊,已經開始出現凍傷和嚴重的高原反應。最關鍵的影響在於,印軍的後勤補給物資尚未完全到位,其中就包括瞭相關取暖設施及抗寒物資等。不過,印軍高層仍打算讓20萬大軍在此對峙到來年春季。

有專傢分析指出,當前的對峙是印度遊走於戰爭邊緣的軍事冒險主義的一貫做法,也是印度同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等國邊境紛爭中,利用小國無力與之進行長期的軍事摩擦甚至進入戰爭狀態而慣用的模糊策略,而且的確效果顯著,屢屢奏效。而印度的軍事挑釁,往往發生在己方進攻性軍事體系較為完備,而對方防衛力量薄弱的地區。所以,印軍一旦發現有利可圖就會“見縫插針”,得手後就再也不會後退。據悉,面對高原地區的極端惡劣的氣候,已有兩名士兵先後凍死在哨位上。但印度高層似乎毫不在意地表示,就算氣溫達到零下50度也要長期堅守,英勇的士兵寧願凍死在陣地也不會撤退。盡管有士兵被凍死,印度高層很尷尬,也很無奈,但這就是現實。

事實上,外界對印軍的技戰術水平和戰鬥意志並不看好。為此,印度高層希望通過部署大量的兵力和武器裝備獲取局部優勢。在過去數月裡,印度已向前線地區配備瞭包括山地戰車、105毫米牽引炮、155毫米輕型榴彈炮、運輸直升機等重型武器裝備。同時,印度還將蘇-30MKI戰機、米格-29戰機和“陣風”戰鬥機等先進武器裝備部署到瞭前沿機場。此外,印軍還部署瞭“佈拉莫斯”和“無畏”巡航導彈,以及“阿卡什”地空導彈。印軍官員還叫囂“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能夠同時打贏兩線戰爭”。有分析指出,印度與鄰國多輪談判始終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根源在於印度進行外交談判的同時,始終沒有放棄加強對邊境地區的管控。換句話說,印度在處理邊境問題時始終都是“軟硬兼施”,並且還幻想談判徹底破裂後“以武奪土”。

就軍事部署來看,印度方面的苦心經營的確對鄰國在兵力和武器規模上構成瞭一定優勢,這與1962年印軍屢次作戰失敗總結教訓有關。印軍認為,必須在前沿部署足夠的具備極強山地作戰能力的部隊,以在沖突爆發的第一時間給對手沉重打擊。但這種集中部署的戰術理念所帶來的戰術自信若放在全局的視野下觀察,特別是綜合物資補給,作戰保障等多方面戰爭因素分析,就存在較大的戰略局限。印度在高原雖部署20萬雄兵,本身就需要大量的食品和作戰物資的補給,一旦補給通道和前線機場被摧毀就會失去控制權,其前線作戰部隊就會陷入絕境。

美國媒體分析稱,納卡沖突給印度也上瞭一課。在納卡地區的武裝沖突中,亞美尼亞出動瞭大批裝甲部隊,但阿塞拜疆僅出動數十架無人機就對其裝甲部隊形成瞭單方面的“屠殺”。如今,印度在前線部署20萬雄兵,但數量優勢卻無法轉換成質量優勢。印度的鄰國不僅是無人機出口大國,而且無論是“翼龍”還是“彩虹”系列無人機,在中東、北非地區都經受住瞭實戰的考驗。盡管阿塞拜疆使用的TB-2無人機並不算先進,但卻為獲得戰場優勢起到瞭關鍵性作用。由於印度缺乏無人機且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後,一旦補給通道被炸毀,地面武裝部隊即便沒有被“甕中捉鱉”,等待他們的不是被餓死,也會被凍死。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