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希切萬 阿塞拜疆的飛地

看過阿塞拜疆地圖的朋友可能會有印象,阿塞拜疆的領土不是連續的,而是分散的一大一小兩個部分。位於西南角落的那片小小的領土就是阿塞拜疆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納希切萬和最近引爆沖突的納卡地區其實有著相似的歷史,都是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爭議的焦點

阿塞拜疆地圖

阿塞拜疆首都巴庫

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是阿塞拜疆的一塊飛地。北鄰亞美尼亞,南靠伊朗,西面有一小部分國土和土耳其相鄰。面積5502.75平方公裡,人口459600(2020年),阿塞拜疆人占到99.5%,還有亞美尼亞人和俄羅斯人。首都為納希切萬市。自治共和國成立於1924年的原蘇聯,當時全稱為”納希切萬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隸屬於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外高加索聯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後隸屬於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阿塞拜疆

納希切萬歷史悠久,《聖經》中被認為是大洪水後諾亞建造的第一個城市。早在新石器時代,納希切萬就已有人居住。納希切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傳統上亞美尼亞人認為納希契凡是由挪亞所創建。

阿塞拜疆巴庫

俄波戰爭後,納希切萬連同南高加索區一起在1828年被割讓於俄國,俄國統治下這一地區開始大量出現亞美尼亞移民,使這一地區的亞美尼亞人數量與當地穆斯林的比例由移民前的17:83變成45:55。在1849年,納希切萬被並入埃裡溫省。根據俄國數據,到20世紀時,埃裡溫省的總人口中阿塞拜疆人口比例下降為57%,亞美尼亞人口比例為42%。也因此,這一地區的民族和宗教矛盾越來越嚴重。1905年俄國革命時,亞美尼亞人與阿塞拜疆人爆發大規模沖突,當年5月發生亞美尼亞-韃靼人大屠殺,根據亞美尼亞數據有128個亞美尼亞人村鎮和158個阿塞拜疆人村鎮被毀,死亡人數在3000-10000之間

1918年,亞美尼亞人和阿塞拜疆人雙方都宣稱納希切萬歸其所有,因而再次血腥暴亂。二月革命後,納希切萬歸俄羅斯臨時政府外高加索特別委員會管轄,隨後又歸屬短暫存在的外高加索聯邦民主共和國,後者於1918年5月解體,新成立的短暫存在的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國之間就納希切萬、納戈諾-卡拉巴赫、贊格祖爾、卡紮赫等地歸屬產生嚴重爭議。6月時,奧斯曼帝國占領瞭包括納切希萬在內的大片地區,並屠殺至少10000名亞美尼亞人,摧毀瞭45個亞美尼亞人村莊,之後奧斯曼與英國達成協議撤出該地區,由英國接管,並努力維持和平,解決兩國爭端,但嚴重的分歧還是在同年12月升級為戰爭,亞美尼亞人不承認阿塞拜疆人在納切希萬成立的阿拉斯共和國。

戰爭進瞭一年多,僵持不下,直到1920年7月,蘇聯第11方面軍占領這一地區,成立納希切萬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並宣佈其與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存在特殊緊密聯系。納希切萬的地位問題由人民自己公投決定,而根據當時的公投統計,90%的納希切萬人希望與阿塞拜疆合並。不過真正決定納希切萬作為阿塞拜疆領土一部分的現狀是源於1921年3月16日俄土之間簽署的《莫斯科條約》。

在蘇聯時期,納希切萬各方面的發展都取得巨大的變化。一方面,蘇聯大一統的體制下減小瞭民族沖突和糾紛,另一方面,基礎設施、醫療、教育等獲得很大發展。納希切萬一度成為莫斯科-德黑蘭鐵路和巴庫-埃裡溫鐵路的重要樞紐,這一地區礦藏豐富,特別是鹽礦,在冷戰時期這裡亦曾是戰略要地,因為西鄰土耳其(現北約成員國),南接伊朗(1979年伊朗革命以前曾是西方聯系緊密的盟國)。納希切萬地區的民族成分亦發生瞭巨大改變,1926年時尚有15%的亞美尼亞人,到1979年,比例下降為1.4%;相應的阿塞拜疆人則從85%增長到96%納卡地區的民族成分也經歷瞭類似但比較緩慢的改變。亞美尼亞人與阿塞拜疆人之間的矛盾在80年代末集中激化,在納卡地區爆發戰爭,阿塞拜疆通過納希切萬的鐵路樞紐地位對亞美尼亞封鎖瞭鐵路和空運,使其經濟遭受瞭重創,反過來,納希切萬亦被亞美尼亞反制封鎖,被切斷瞭唯一一條通往蘇聯其它地方的鐵路。

納希切萬景色

由於各種原因,納希切萬現在經濟狀況還不是很好,一個地區,要想發展好經濟,和平的環境真的很重要。納希切萬是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沖突的受害者,隻有兩國和解,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