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破美國阻撓,歸國三年,分離高純度稀土,堅決不讓稀土當豬肉賣

先生兩袖清風,獲國傢最高科技獎後500萬用作稀土科研;先生鞠躬盡瘁,80歲高齡三尺講臺傳承稀土理論。國傢大師季羨林贊譽先生是”桃李滿天下,師德傳四方”。先生何許人也?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教授。

五十餘載,雖前路坎坷,但徐光憲教授毅然決然學成歸國,將畢生心血奉獻給瞭中國的稀土事業,不僅讓中國免於淪為西方發達國傢的”海外稀土工廠”,而且讓”稀土資源”這張王牌打瞭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成就瞭中國的”稀土自信”。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回顧先生的一生,讓人肅然起敬。

“戈登將軍號”靠岸,先生胸中誓深於海

先生的父親是律師,為先生取名徐光憲,期望先生”為己立憲,為世立憲”,做一個高風亮節之人。母親從小就告誡兒子” 傢有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

耳濡目染的良好傢風讓徐光憲從小勤勉踏實,好學上進,也培育瞭他堅毅的性格。父親離世,1936年,為瞭學習一門賺錢手藝,徐光憲進入杭州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不久後,戰爭爆發學校被迫解散,徐光憲失去瞭在校學習的機會。

可是徐光憲的堅毅並沒有給苦難可乘之機。1939年,徐光憲跑去上海打工,一邊做著傢教一邊自學,最終以優異成績考到瞭國立交通大學化學系(今上海交通大學)。

四年的大學生涯,不僅學習成績名列前茅,而且遇到瞭後來與他一起為稀土事業共同奮鬥的妻子——高小霞,從而收獲瞭一份真摯的愛情。

1946年兩人雙雙獲得”自費公派”留學美國的資格,欣喜之餘,他們發現拮據的生活並不能擔負起兩人的留學費用,妻子高小霞主動放棄這個機會,徐光憲帶著妻子的期盼隻身赴美留學。

半年後,徐光憲就考上瞭哥倫比亞化學系博士並且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助教一職。1948年,湊夠學費的高小霞赴紐約大學學習,兩人達成一致,學成歸國,報效祖國!

1951年,徐光憲因為在化學方面成績顯著被推薦為芝加哥大學博士後,如果留在美國發展,徐光憲的未來是一片坦途,隻是他的心中有著立下的誓言——學成歸國!

隻是未待學業大有成就,朝鮮戰爭就爆發瞭,美國即將推出的”禁止中國留學生回國”的禁令似一道鴻溝,讓他必須迅速做出一個選擇:是選擇芝加哥大學博士後還是選擇回國之後不確定的未來?彼時距離妻子拿到博士學位僅有一年。

面對如此抉擇,先生無法違背自己的誓言,雖人在大洋彼岸,心中已全然裝滿祖國。

兩人托關系從國內寫信,以探親為由取得簽證,然後登上瞭”戈登將軍號”,隨著郵輪緩緩駛向遠方的傢與國,隨著”戈登將軍號”靠岸,徐光憲心潮澎湃,學成必歸國,隻因先生胸中有誓深於海!

四次改變研究方向,先生不破樓蘭終不還

歸國後的徐光憲任教於北大化學系,前後徐光憲改變瞭四次研究方向,從最初的量子化學到核燃料萃取再到稀土分離,最終與稀土結下不解之緣。

號稱”工業味精”的稀土廣泛應用軍事、石化、輕紡及高科技尖端領域,而我國有著”稀土王國”的盛名,稀土含量高,但是因為分離技術落後,隻能將稀土礦原料出售給其他國傢,再以幾十倍的價格進口稀土制品,因而受制於人。在稀土分離方面,中國是一片空白。

中國拿著稀土這張”王牌”英雄無用武之地。當時中國試圖購買法國羅地亞公司的技術因為價格太高和無理要求也做罷。

1972年,一紙軍令傳到瞭北大化學系,傳到瞭徐光憲的耳邊,分離鐠和釹兩種稀土元素。當時的情況不容樂觀,國際通用的離子交換法和分級結晶法成本極高,鐠和釹的分離又是世界級科研難題,徐光憲立下軍令狀——不破樓蘭終不還!

三年的夜以繼日,奔波於北京和礦山之間,為稀土分離鞠躬盡瘁。1975年,徐光憲提出的”稀土串級萃取理論”問世!這是屬於中國稀土分離法的創新,也是屬於世界稀土分離法的創新。

上海躍龍廠是將理論變為現實的基地,當流水線另一側輸出純度達到99.9%的稀土元素時,徐光憲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地瞭,這一刻,中國稀土分離技術圓夢,”願將腰下劍 直為斬樓蘭”,先生終是做到瞭。

兩次上訪,先生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提出瞭稀土串級萃取理論之後,徐光憲毫無保留,開設培訓班,將這一技術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讓徐光憲始料未及的是,一時之間,因為掌握瞭分離技術,中國冒出瞭成倍的稀土工廠,直接後果就是供過於求導致稀土價格下跌,最低的時候都不及豬肉的價格。

街頭報紙上是觸目驚心的頭版大字——我們是將稀土當豬肉賣。美,日等國看到商機,放棄本國稀土加工,轉而向中國進口稀土作為儲備資源。中國正在一步步成為其他國傢地區的”海外稀土工廠”!

追逐利益的中國廠商隻看到稀土帶來的財富,並沒有意識到稀土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中國的稀土資源過度開發,過度出口,那對於未來中國的發展將是破壞性的。

徐光憲正看到瞭這一點,提出保護稀土資源就是保護國傢。於是在2005年和2006年兩次上訪國務院,懇請國傢對現有稀土資源進行合理保護和限制稀土無節制出口。

2007年起,國傢對稀土產量做出瞭限制,與此同時,80多歲的徐光憲還在到處宣傳稀土資源。此時的先生兩鬢斑白,但一雙眼睛炯炯有神,那雙眼睛裡所飽含的,是先生的傢國情懷,是先生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的情懷。

先生享齡95,培養瞭一批又一批稀土行業的優秀學生,創建瞭北京大學稀土化學研究中心和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傢重點實驗室,編寫瞭很多影響深遠的教材,無愧於”稀土之父”美譽,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為中國的繁榮奮鬥不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