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啤酒“巨無霸”的困境:市值蒸發超千億,地位遭青島雪花挑戰

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啤酒產量累計同比下滑33.8%,各大企業日子都不好過。青島啤酒收入為62.93億元,同比下滑20.86%;凈利潤5.54億元,同比下滑34.32%。燕京啤酒虧損2.46億元,同比下降518.03%。重慶啤酒的營收和凈利潤也出現兩位數下滑。

行業“巨無霸”百威英博,也未能幸免。一季度集團實現收入110.03億美元,同比下降5.8%;凈利潤虧損8.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9億元)。銷量下降9.3%至1196.83 萬千升。預計二季度受到的沖擊更大,虧損將進一步擴大。

中國市場收入和銷量分別下降瞭45.4%和46.5%。截至7月24日,百威亞太市值為3145.31億港元,相較巔峰時期的4323.84億港元,蒸發超過千億。

公開資料顯示: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成立於1876年,迄今已有144年歷史,是全球五大消費品公司之一,在2019《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位列第192位。旗下擁有百威、時代、科羅娜、凱獅等300多個品牌。

19世紀70年代中期,阿道弗斯·佈希(Adolphus Busch)與好友合作創制瞭一個啤酒新品牌——百威(Budweiser)。20世紀初,他們的釀酒公司的啤酒產量達到100萬桶,遠超競爭對手帕佈斯特公司,成為美國最大的啤酒企業。

此後百餘年時間裡,品牌經歷瞭禁酒、戰亂等挑戰,卻始終屹立不倒。97年的時候產量首次超過1億桶,成為名副其實的“啤酒之王”。如今百威已在全球11個國傢設有分廠,牢牢占據著銷量第一的寶座。在“2020年BrandZ全球品牌價值100強”榜單中,它是唯一上榜的啤酒品牌,價值達到243.66億美元。

08年的時候,佈希傢族“執掌”的百威被比利時啤酒巨頭英博集團(Inbev)收購,“百威英博”就此誕生。其發展歷程可以用並購史來形容,通過不停地買買買,快速提升在目標市場上的影響力。

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幾次:八年前入主墨西哥最大的啤酒生產企業莫德羅集團(科羅娜品牌持有者)。四年前又以1020億美元的總價收購瞭SAB米勒(全球第二大啤酒生產商,旗下有福斯特、佩羅尼等200多個品牌),就此坐擁全球啤酒行業約46%的利潤和27%的銷量。

同樣的套路也應用在中國市場上。上世紀90年代中期,百威啤酒首次進入中國。但當時市場上燕京、青島、雪花多強並立,還有不少外資品牌。為瞭盡快打通市場,他們先後將哈爾濱啤酒、雪津、雙鹿、金陵、三泰、牡丹江等一眾國產品牌收入囊中。

如今的百威,已成為國內五大啤酒生產商之一,涵蓋中國境內35個生產廠商,產量達560萬噸。旗下的百威主打高端,哈啤主打終端品牌,其他地方性品牌加以輔助。去年,更是頂著“亞洲最大啤酒公司”的頭銜成功在香港上市,引起一時轟動。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費市場,在消費升級的驅動下,人們對進口、高端啤酒的消費量將不斷提高。預計2020年高端啤酒的需求量將占據整個市場1/3,未來有望持續增長。

對於一直主打高端的百威來說,可以說是重大利好。去年,他們就將三寶樂啤酒(即札幌啤酒)引入中國市場。又與捷成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拿到藍妹啤酒在中國大陸的品牌權益和進口分銷權益。再加上科羅娜、黑啤品牌健力士、精釀啤酒品牌拳擊貓,形成瞭多產品佈局。

目前,百威品牌在高端市場的份額為46%,相當於雪花、青島、燕京三傢的總和甚至還要多。其盈利是華潤啤酒的2-3倍,是行業其他企業的總和。中國企業當然不會視而不見,於是紛紛發力高端市場。

像青島啤酒推出奧古特、經典1903、皮爾森等,華潤雪花則推出瞭匠心營造、雪花馬爾斯綠啤酒,還收購瞭喜力在華的7傢公司。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背景下,百威英博想要進一步開拓中國高端市場面臨著巨大壓力和挑戰。未來誰能笑到最後,我們拭目以待。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