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篇:天王路上,一場假面裸奔秀

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一個有著史詩風格的標題。

卻並不能掩蓋這所謂“粉絲戰爭”所表現出來的卑劣、無知以及毫無底線。

#

他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事物,甚至指鹿為馬、顛倒黑白。

各種赤裸裸的、毫無顧忌的言論肆意濺射。

這無非也隻是因為,他們把網絡當作“法外之地”。

但其實這隻是一場,戴著假面的裸奔秀。

假面上寫著“無恥”兩個字。

#

始自1990年,長達三十年的盛名,這就是香港四大天王。

雖然天王隻是一個名號,但就整個華語娛樂圈而言,在他們之後,再無天王。

這就是一種實力與影響力的確鑿明證。

而這場戰爭,也從彼時開始,從來沒有過停止。

最初是在香港本地的頒獎禮現場。

那個時候比拼的是,現場誰的粉絲喊叫聲更大,更瘋狂,哪怕聲嘶力竭哦也不在乎,因為聲音如果足夠大,就貌似贏瞭,後來發展到用熒光棒互相投擲。

最瘋狂的一刻,是在1993年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將噓聲和熒光棒送向舞臺上的對傢偶像,這舉動來自劉德華和黎明的歌迷。

狂熱本沒有錯,但狂熱到肆意攻擊他人,將戰火燒到明星頭上,這明顯過界。

所以張學友,提出四人共唱《朋友》。

其意為止戈。

#

如果說現場的瘋狂還屬於可控。

那麼待得這場戰爭在網絡之上爆發,發展為語言的暴力,就完全是徹底瘋魔。

群像

張學友和郭富城粉絲顯得冷靜和克制。

學友粉絲一向冷靜,這其一可能學友粉絲的年齡層略微偏大,其二學友因唱功的出色、“歌神”之名在手以及唱片銷量的持續領先,也使得粉絲不太屑於“口水爭霸”,目前除瞭活躍的極少數,基本不參與爭端。

郭富城粉絲一直以來不太抱團,都按照性格劃分成各種組合,有的孤傲獨行,有的熱衷所謂“反黑”。而後來因郭富城主攻電影,更多的歌迷都轉化成較為佛系的影迷,關註點主要在電影作品上面,對一些牽扯到歷史上地位和榮譽的爭端就顯得頗為淡漠。

但部分城迷的戰鬥力其實頗強,而且其中為數不少的人,很有語言天賦,或犀利、或插科打諢,一人即可獨當一面。2016年因電影《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美人魚》的爭鋒,憑借不多的人數,可以跟數量龐大的星迷及一些渾水摸魚的其他派系粉絲,在百度貼吧鬥到旗鼓相當、昏天黑地。而現下除瞭真的極少數,或者遇到一些太過明顯的挑釁,一般不會有聚群情況。

劉德華和黎明的粉絲就顯得更為瘋狂,一如當年現場。

劉德華粉絲一向群體數量龐大,沖動型的人就顯得數量不少。基本上可以理解為,在網絡上隻要有劉德華三個字的地方,就會有這群華迷在場。而他們最顯著的符號是爭“第一”,這兩個字簡直成瞭執念。在這個情況下,華迷就形成瞭沖動人群占主導的形象,為數不多的理智粉在其中簡直毫無浪花。但其實和理智型華迷交流,也一樣頗為愉快。

黎明自九九年退出香港地區頒獎禮,而後在歌影兩個領域的發展都聲勢漸淡。所以在此情況之下,其歌迷更懷念九十年代的高光階段,所以經常都是一句“你紅得過黎明?”打頭炮。然後開始列舉當年的獎項、榮譽以及各種頭銜甚至包括報紙剪紙記錄。

戰場

現下的集中區域,一是散落各處的各種網絡平臺,二是百度貼吧。

相對而言,貼吧的戰役一直如火。

這其中有兩個很有代表性的貼吧,具體名字不提。

兩個貼吧分別由華迷和友迷、明迷以及寥落的城迷占據。

其實都是一種自娛自樂。

但言語不堪入目,各種貶損或者自大充斥其間。

然而對樂在其中的某些人,則是甘之如飴,各種挖空心思盡興發揮。

從歷史、現狀爭鋒,到粉絲和明星的人身攻擊,再到辱及傢人。

問一句,意義何在?

攻擊點

第一個是演唱會門票折扣。

不諱言,四個人其實都早已過瞭自己的巔峰期,更兼很長時間都已經沒有再發唱片,耳熟能詳的也都是二十年前流傳的老歌。所以就演唱會而言,也就是情懷與懷舊,對觀眾的號召力自然不可能如當年強勁。所以折扣或者出票不理想,完全是一種自然和正常。

而對他們而言,演唱會基本上已經是一種玩票性質,算作對老歌迷的一種回饋。

但在演唱會期間,就出現四個人依次被攻擊的局面。

郭富城一折、劉德華兩折、張學友贈票幾千張、黎明演唱會低價小場地兼取消場次。

而其實四人的演唱會,現下幾乎都是主辦方贊助模式,歌手和團隊拿固定酬勞,並不與售票情況正比掛鉤。主辦方和贊助方認為可行,那就是一種實力的證明,至於比如贊助方贈票折扣出售、餘票不多的情況下拋售以及贈票,不完全正常?長紅三十年之後,就算號召力減退又怎樣?

各種售票平臺截圖漫天飛舞,是羞辱瞭誰?

第二個是電影票房數字。

客觀而論,香港明星的號召力已經大幅減退,尤其在內地市場崛起已經差不多十年之後的今天。

而四人中,現在而言也隻剩下劉德華和郭富城還具備票房號召能力。所以票房爭端,也主要集中在華迷和城迷之間互撕,當然也波及到黎明,學友因為電影非主攻,所以爭端甚少。

華迷主要爭單抗和所謂的“基本盤”能力,所以通常列出郭富城此前主演的一些低票房影片,以此證明劉德華贏郭富城。而城迷則抬出郭富城近年高票房作品,尤其《寒戰》系列及《無雙》,包括西遊系列的破十億作品。黎明則是被列出2010年之後連續走低的票房數字。

另一篇文章,其實已經提過所謂單抗能力和基本盤問題,也講過票房號召力的構成分析。郭富城在觀眾緣能力上略弱於劉德華,也沒有劉德華那樣起步很早的影壇積累,在加之選片上並不偏向商業大制作,所以如果拿掉高票房作品,自然比不過劉德華。但如果綜合而言,起碼最近十年的歷史作品和票房來看,兩人最低限度也堪稱旗鼓相當。

作品是用以欣賞和分析的,需要由粉絲來爭輸贏?

第三個集中在人身攻擊。

如果說演唱會和電影的爭端,還有道理可講,人身攻擊就完全是道德淪喪的做法。

簡單說兩件事,其他不贅述。

#

先談談關於郭富城身高的攻擊。

郭富城官方資料顯示,身高171cm。這個資料是否真實先不提。

以身高問題攻擊郭富城的,通常出口就是“矮子”兩字。

這是一種極為無知、無禮且欠缺教養的舉動。

而如果審視一下娛樂圈,我們會發現,香港娛樂圈諸多明星和郭富城身高差不多的大有人在,當年合影網絡上各種存留。

當然,郭富城身高問題出自午馬的一句話。

這些粉絲嘴裡,就蹦出這樣的言辭,如果看起來沒那麼矮,那麼起碼穿瞭十厘米的增高鞋。

但這些人,知道十厘米是什麼概念嗎?而且郭富城本身是一個唱跳歌手,他在頒獎禮現場穿上十厘米高跟,再去秀出獨步娛樂圈的舞步?這些話說出來真的過腦子瞭?

很早的時候,郭富城在臺灣的一個娛樂節目上就當場測量瞭身高,數字是172cm,測量完畢之後他還突然抬起腳,告訴主持人得減去皮鞋的鞋跟高度,這是一種何其坦然的態度?

那就算皮鞋鞋跟高度能有三厘米,那麼裸足高度169cm甚至168cm,又能說明什麼?

人的身高早晚差距,可以達到三至四厘米,這是一個常識。

多年後的綜藝節目《我們十七歲》中,郭富城和林志穎都分別測量瞭身高,也都和其官方資料幾乎無差。

當然,年齡大瞭之後,顯得不如年輕時候挺拔,更是再正常不過。

#

而劉德華則被冠以偽善、圓滑。

情商其實是個人稟賦,一個人懂得世情,在處理人際方面如魚得水,並不是該拿來被攻擊的。

一部《桃姐》,諸多大導演、制片人加盟,這就看得到劉德華人脈的能量。

換句話說,這真的是人傢的本事。

而就連舞臺上答謝歌迷或者前輩的跪地,也被生硬拉扯過來,實屬過分。

比較而言,劉德華確實對粉絲的態度,非常親近,這也是他長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實是值得贊賞的。

當然各人性格不同,無須比較,也無須苛責。

更多的難堪言論就略過不提。

#

很多人在生活中,彬彬有禮。

而在網絡上,恣意妄為。

但其實,每個姿態,都是真實的你。

#

即便假面,也不該裸奔。

還是一句老話,做更好的自己,才是應有之舉。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