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中國經濟明年增速有望重回8%!改革與發展結合,是重點!

作者:賈康      來源:功夫財經

今年因疫情影響,經濟受到瞭不小的沖擊,國內經濟到底什麼時候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一直眾說紛紜。

時至今日,關乎民生的就業問題和外部環境對經濟的影響也大傢的整體預期也不是很樂觀。疫情後經濟發展方向和部署的變動又有哪些?

針對這些大傢關心的問題,功夫財經專訪瞭著名經濟學傢、有“中南海問策”之稱的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先生。

以下內容整理自本次專訪:

今年已過大半,從近期雙節消費能清晰感受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還未散去。

這主要來源於經濟下行過程中不利因素的三重疊加。

第一重因素:2010年以後,我國不得不進行經濟發展的階段性調整,原來高速狂奔的狀態難以為繼。

黃金發展階段雖然還在,但矛盾也開始不斷凸顯,中央決定穩中求進必須完成從高速向中高速的軟著陸。

此外,還要尋求高質量發展,但高質量發展肯定要經歷一個痛苦的調整過程,在此過程中地方和企業都很難受。

第二重因素:我們正在進行經濟發展的L型轉換,轉換剛初見眉目的時候貿易戰來瞭,目前還逐漸升級為大傢都關註的科技戰、外交戰、金融戰。

再加上美國極限施壓各種各樣的手段,使經濟到2019年隻有6%的增速瞭。

第三重因素:疫情相當於雪上加霜,三重因素的疊加,一下子讓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跌落到-6.8%,這是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狀況。

01

實際恢復情況及預測

當然,截止目前來看,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已得到有效控制。

雖然後來北京新發地、烏魯木齊、大連等局部又發生疫情,但總體來說,烈度與武漢相比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對經濟的影響也相對可控。

復工復產也延續瞭從前低轉入後高的過程。最低的一季度為-6.8%,二季度明顯好轉,為正的3.2%瞭,馬上翻負為正!

但1~6月合計仍然為-1.6%,現在可以預計,三季度就能把整個1~9月份的增速翻成正值,這是非常有希望的。全年四季度處理得好的話,預計會恢復6%左右的增長。

如此一來,今年全年的增速應該在3%左右,最低也會在2%以上,超過3%很有希望。

此外,最值得開心的是今年就業恢復情況。

兩會提出在基本民生方面城鎮新增就業崗位要達到900萬個,上半年完成瞭約500萬個城鎮新增崗位,下半年的恢復情況應該會比上半年還要好,因此民生方面的穩定還是可以預期的。

02

不確定性在何方?

國內經濟恢復良好,不確定性主要來自國際方面。

美國目前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超過20萬人;從新增的病例來看印度、巴西的情況都很嚴重;歐洲方面,英國等國傢現在又告急。

什麼時候能夠收斂下來,現在還是未定之數。

當然,值得慶幸的是不確定性中還有確定性。確定性主要來自三個維度:

1、防病疫苗會得到相對普遍的應用,目前已經有疫苗在實際應用,比如我們國產的疫苗在阿聯酋等國傢已明確表態可以用瞭。

2、此外治病方面比較有效的藥物也會逐步面世,經過一兩年經驗的積累,豐富的經驗和有效藥物的結合更添一重保障。

3、死亡率已經明顯得到控制,以美國為例,最初的死亡率在7%左右,而現在已經壓到瞭3%左右,我國已經連續4個多月沒有出現病人的死亡。

所以不確定性旁邊的確定性,是最值得欣慰的。

雖然人類社會可能要跟新冠肺炎病毒長期共存,但是防病、治病的能力也會在這一兩年內得到明顯提高,控制住局面。

03

何時能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

在經濟方面,無論內外部情形如何,仍然要完成L型的轉換。

增速雖然在由高速往下落,但不可能一降再降。如果能夠在中高速放緩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平臺,就能更好的實現軟著陸。

一般的研究者認為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應該還是在6%左右。在未來,如果按6%或者比6%再低一點的目標來引導經濟運行,基本可以保障中高速。關鍵在於要有發展質量的提升,即升級版的高質量發展。

在國內國際通盤的發展戰略上,中央有一個新的表述:就是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內循環其實是擴大內需更為完備的說法,擴大內需實則已經強調多年擴大內需盡可能得到有效供給的回應,形成一個經濟循環供需互動的循環。

現在更看重依托於中國本土已經雄厚起來的市場力量,來進行內循環,這是我們能掌握主動權,來抵抗外部不確定性的主要底氣。

當然這也是特定階段的發展方向。

80年代這樣做不行,80年代中國本土的市場是非常的不發育狀態,必須更多的引入外資國際大循環,先從沿海的大循環做起,逐步推進到中部、西部。

上一階段大循環份量上比現在重得多。

國外的資金、原料進來以後加工再賣出去,帶來的不僅僅是海外資金對國內生產經營的支持,還有技術管理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意識與規則。

這對於我們這些年的發展而言,實際上是培育中國的原始積累。

資本原始積累走到現在,已今非昔比,我們仍然要做好大循環,但已經到瞭可以以內循環為主體的時候瞭。

在這種情況之下,可以做一個粗略的估計。疫情沖擊之下,如果今年能夠達到正增長3%左右,中國作為總量老二的經濟體與美國的距離就將大大縮小。

畢竟美國今年的負增長已成定局。現在有人估計美國負增長至少是-3%,全年算下來很可能-6%甚至是-10%,這都是未定之數。但是中國如果是3%,美國是-3%,那麼我們就是高過它6個百分點。

兩邊總量的差距會進一步縮小。

我們在經濟總量上一定會一步一步接近美國,當然人均水平與美國相比差距還很大,現在還不到美國的1/6。我們在一步步追總量的時候,還要提高發展質量和人均指標,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總的來看,今年經濟恢復能繼續保持的情況下, 不出大的意外到2021年,年度增速的指標會很好看,很可能能摸到8%。

到2022年爭取恢復正常值,如果不再出現特別大的疫情反復,穩定在6%左右的增速問題也不大。

04

接下來的重點在哪?

當然,增速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點還是應該在改革攻堅的過程中,消除我們的深層矛盾,啃硬骨頭!

更實質性的深化改革,更高水平的對外全面開放,兩者互動。

按照以往經驗來看,對外開放會催化和倒逼本土改革,現在中央的一系列部署也都包含瞭這個邏輯。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深圳自身的經濟發展已經很不錯瞭,但是也需要進一步跟香港澳門一體化發展,打造全球新的強勁增長級大灣區。

海南,要建全球最大體量的自由貿易港,內陸自貿區就是為瞭進一步促進投資和貿易便利化,這一模式在上海形成樣板以後,現在正在進行多輪復制。

改革和發展結合在一起,是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在這方面也有強有力的後盾作為支撐。後盾主要來自於我國的工業化、城鎮化,還有相當可觀的發展空間。

我們還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發展中經濟體,這是我們的不足,但另外一個角度講正是我們的成長性、潛力、回旋餘地、韌性、還有中國特定體制下的耐受力,而這些是別的經濟體不能同日而語的。

隻要我們自身能夠保持中高速,在大國經濟體裡邊就是高速,就能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願景。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