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貧窮的本質是信息的不對稱,“窮人思維”很危險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阿比吉特·班納吉與埃斯特·迪弗洛是一對夫妻,二人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教並研究經濟學。

2019年,兩人因研究成果“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而與哈佛大學發展經濟學傢邁克爾·克雷默一同獲得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什麼是“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呢?

這問題我們無需關註更多,因為這項研究成果,涉及到方方面面專業領域的內容。

事實上,夫妻二人在研究貧窮問題上對世人最大的貢獻在於,他們告訴我們,導致貧窮的根本原因,不在出身,不是智商,更不是種族國籍時代,而是個人信息的匱乏。

在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兩人合著的《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瞭貧窮》這本書中,他們分別從食物、健康、教育、繁衍四個方面,對全世界十餘個國傢的貧困人口生存狀況進行瞭研究和描述,並在對比實驗的基礎上,提出瞭約略可行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讀過這本書,你就會知道,貧窮是如何影響人的思維和決策的。

而導致人們陷入貧窮死循環的,正是建立在信息匱乏基礎上的錯誤決策。

當人們的信息匱乏時,其判斷就會出現嚴重偏差。而嚴重的信息不足,將導致人屢屢做出錯誤的決策與行動,從而越來越窮。

讓我們首先來瞭解一下什麼是“窮人思維”,看看典型的窮人思維都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一、 關於生養後代

在我國一些落後地區,由於生產力低下,各方面資源都比較匱乏。但往往在這些地區會有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生育率居高不下。當地人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惡性循環非常普遍。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奇怪的狀況呢?其實這與當地生存環境和落後觀念有關。

土地越是貧瘠,糧食越有限的地方,人們為瞭生存不得不付出比其他地方更艱辛的勞動。而勞動力就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尤其是男孩子,更是傢傢戶戶都求之不得的生養對象。

但生男生女並不是由自己決定的,隻有生下來才會知道。為瞭獲取男勞動力,傢傢戶戶幾乎是有瞭就生,出生後才會知道是男是女。

如果是男孩子,當然很好,如果是女孩又不可能掐死扔掉。

所以養育起來,又多瞭一張嘴吃飯,而食物總是不夠的,隻有耗費體力勞動,隻為填飽肚子。

當一個人一個傢族的腦子裡都隻是為瞭活命而勞作,還有發展其他的可能嗎?

科學研究表明,當稀有缺少的情境攻陷大腦時,人的註意力大部分都會集中在稀缺的這件事情上。

不僅如此,由於隻能關註最要緊最稀缺的東西,所以大腦會將其他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和想法都排除在外,這樣一來,我們就會忽略掉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

如同上文所述,當人們集中全部精力去解決勞動力和填飽肚子的問題時,就會陷入一種稀缺並自動排他的狀態。

而這種狀態會大大降低大腦帶寬容量,也就是信息輸送和分析的能力,從而使我們缺乏對事實的洞察力和前瞻性,還會完全削減我們的執行控制力。

基於此,越窮的地方生育能力越強,似乎能夠得到合理的、深層次的解釋瞭。

人們不知不覺中陷入到腦容量的稀缺狀態裡,忘記瞭除此之外的世界還有多種可能性,不可謂狹隘而值得悲憫。

二、關於財富的積累

窮人思維其實並不比富人差,但是為什麼會陷入貧窮而無力自拔呢?

這是因為,在窮人的思維裡,眼下有錢很重要,做什麼事情立刻就能得到錢也很重要。

所以,為瞭能盡快得到錢,窮人會做很多急功近利的事情,而忽略掉對長遠利益的思考和佈局,陷入到當前瑣碎的勞作和零碎的錢財獲取上。

比如,為瞭賺快錢,窮人在決策之初就會自動規避和躲開有風險的工作或計劃,寧願選擇安穩而錢少的活兒,而絕不會為瞭將來更大的雪球復利效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另一方面,長期的貧窮生活,會使窮人的生活比較紛亂,決策的可選范圍小,決策信息量匱乏,無法兼顧與權衡更多方面,更容易陷入短期定勢思維中出不來。

所以從長遠看,這就極大的影響瞭窮人的財富積累。

三、關於信息的收集與利用

窮人之所以會一直窮下去,不全是因為他所擁有的信息量和信息渠道不夠,而在於很多信息與渠道就在窮人眼前和周圍,他卻始終可以視而不見,隻顧埋頭精打細算,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

富人的思維卻完全不同,他以全然開放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並註意汲取各方面信息加以分析利用,從中找出對自己最有用處的進行拆分和使用,直到自己從中受益。

更有一些富人,對信息的而利用和收集與常人完全相反,卻比同行獲得更好的收益。

查理·芒格就是其中的高手,作為投資傢,他最為著名和有效的投資方法,竟然是簡簡單單的逆向思維。

所謂逆向思維,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不走尋常路。

對於一名投資者,查理·芒格從不去追捧那些被其他投資人熱捧的項目,而是著力於分析這些項目可能存在的失敗因素和不利因素,再從中去篩選同時具有熱捧項目優秀基因又沒有失敗因素的項目進行投資。

事實不止一次的證明瞭查理·芒格這一套思維和行動理論的正確性。他與巴菲特一起在投資界所向披靡,斬獲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成為投資界的黃金神話組合。

而對於窮人來說,大致思維是這樣的:別人說什麼好就去跟進去說好,外界說什麼太爛自己也不辯不分析的跟著唾棄。從來不從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問題,從來不會從反向去思考可能存在的機遇。

而正是這些細微的差別,形成瞭人與人之間的鴻溝。

從這一點上來說,諾貝爾獎獲得者,阿比吉特·班納吉與埃斯特·迪弗洛夫婦說得很對,貧窮的根源,不在於血統、國籍、時代,甚至不在於人的智商和頭腦,而僅僅關乎一個人的思考能力,關乎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自己的守舊思維。

從身邊的溫飽抓拿,轉向遠方更廣博宏偉的世界,從而改變自己的窮人思維,實現人生目標。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Hood, B. M. & Bloom, P. (2008). Children prefer certain individuals over perfect duplicates. Cognition, 106(1), 455–462.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