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5億美債被拋售!高盛:美元作為世界軸心貨幣壽命或將走到盡頭

美元自1944年通過佈雷頓森林體系成為世界貨幣後,至今已有76年,日經中文網統計,目前,美元約占各國外匯儲備餘額的6成、占國際結算的4成,仍具有壓倒性的支配力,但近期以來,美元的主導地位卻有被動搖的趨勢。

7月下旬,美國外交關系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甚至在網站上發表評論稱,美國是時候放棄美元主導權瞭;同是7月,美國知名投資銀行與金融服務公司——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也指出,美元作為世界軸心貨幣的壽命或將走到盡頭。

是什麼導致瞭美元的“失勢”?若美元不再是世界貨幣,哪一種貨幣可“取而代之”?

7月1555億美債被拋售,美元貨幣價值已見底?

先理清為何美國外交關系協會及高盛都對美元持悲觀態度,主要與美元指數的下降有關,9月1日,美國洲際交易所(ICE)代表綜合性貨幣強弱的美元指數降至91.5至91.9之間,創出約2年零4個月來的新低。美元指數的下降,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

其一,美國零利率政策長期化。自疫情爆發以來,美聯儲便出臺瞭貨幣寬松政策以支撐美國經濟;3月,美聯儲還把聯邦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0%至0.25%之間,並宣佈啟動7000億美元量化寬松政策。9月16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再次表示,將長期維持貨幣寬松政策,直至物價達到平均2%的漲幅。

針對此,日本瑞穗銀行國際外匯交易團隊的小林健一郎指出:貨幣寬松在導致美元價值下降。

其二,美國持續惡化的經濟現狀。參考美國的財政赤字,美國財政部公佈數據顯示,2020財年前11個月,美國的財政赤字達到3.007萬億美元,約為2019財年同期財政赤字的3倍,創歷史記錄。

美元價值下降後,最直接的影響便是美債遭拋售的動向加快及美元資產的轉移。從美債拋售來看,美國財政部公佈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7月海外官方投資者持有美債總量下滑2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55億元);從美元資產轉移來看,7月,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刷新瞭9年來的最高紀錄。日本百達資產管理社長萩野琢英表示,這顯示出美元的貨幣價值已見底。

美元失勢,三大“候選人”誰能取而代之?

既然美元的貨幣價值已見底,那誰能“取而代之”?有力“候選人”主要有三個,一是歐元、二是人民幣、三是以黃金為基礎的數字貨幣。

首先是“1號選手”歐元。在美元指數呈現震蕩下行態勢時,歐盟復蘇基金的通過一定程度上提振瞭市場對於歐洲一體化及歐元區經濟復蘇的信心,也為歐元的走強提供瞭支撐。

人民網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歐元對美元日內上漲0.41%,報收於1.1835美元,8月24日曾觸及1.1965美元,為2018年5月以來最高。基於此,市場開始出現歐元將取代美元成為全球首要儲備貨幣的聲音。

但據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分析,歐元“取代”美元目前仍存在四大掣肘。一是歐洲疫情卷土重來;二是由於固有結構性問題,歐洲的經濟復蘇可能不及預期;三是歐洲央行“不支持”歐元大幅走強;四是英國脫歐協議談判陷入僵局,制約歐元走強勢頭。

其次是“2號選手”人民幣,近年來,人民幣已越來越有“國際范”。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84.6%的外貿企業選擇人民幣作為跨境結算主要幣種,70多個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佈數據還顯示,2020年6月,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升至第五位,占比為1.76%。從一些指標可以看出,人民幣的國際化功能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但目前的人民幣若想取代美元,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就拿本土經濟規模來說,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先決條件之一,便是本土經濟規模位列全球第一,此前曾有經濟學傢預測,2030年,中國GDP總量將超越美國,但目前離2030年,尚有10年之久。

最後是以黃金為基礎的數字貨幣。國際清算銀行201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球66傢央行中,超過80%的央行參與瞭主權數字貨幣項目,不難看出,數字貨幣今後的市場將非常巨大。著有《貨幣論》一書的巖井克人曾預測:下一個軸心貨幣是世界通用數字貨幣。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多年以前便開始制定與數字貨幣相關的計劃。2016年,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便表示,中國的數字貨幣成功推出或許隻需10年,我國將成全球首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國傢。

回歸到美元將被誰取而代之的話題上,從上文的論述來看,目前尚未出現能夠代替美元的貨幣,但引用前日本財務省官員榊原英資的話,全球加速脫離美元的征兆已經顯現,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文 | 李銀蘇 題 | 曾雲梓 圖 | 饒建寧 審 | 程遠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