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部提名奧斯卡獎的電影,出口13個國傢,中國卻禁播多年

文丨司過境遷(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電影是一種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中國的電影之路走得異常緩慢和艱辛,建國後由於政治原因,將電影素材固化在紅色題材內,前期還保持著真誠,充滿著積極向上,後期就越發接近假大空。進入80年代後,扭轉瞭政治上的錯誤,經濟摁下瞭加速鍵之後,精神文化娛樂層面也水漲船高,由於娛樂活動實在是少得可憐,被壓抑瞭許久的中國人最為青睞的就是電影。於是80年代出現瞭電影各個領域的爆發期,新世紀中國電影的基本格局、美學特色乃至文化特征在當時已經逐步有瞭雛形。

80年代的電影熱,給國人一次全民性的精神洗禮,出現瞭大量現象級的電影,而這自然是離不開那些為中國電影界披荊斬棘之人,他們這類人被稱為“第五代導演”,如張藝謀、陳凱歌、黃建新等人。所謂的“第五代導演”就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這批導演在少年時代卷入中國社會大動蕩的漩渦中,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又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激情走上影壇,大陸電影在世界影壇的地位是由他們所奠定的。

1988年,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在柏林電影節獲得金熊獎,把第五代導演在80年代的輝煌推向瞭最高峰。進入90年代後,電影持續高漲不過卻出現瞭很多敢拍卻不敢播的影片。其中以張藝謀的《菊豆》為首,作為中國第一部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曾經在日本、韓國、加拿大、美國等13個國傢上映,在中國卻慘遭禁播。

原因也很簡單,這部《菊豆》是一部觸及到中國逆鱗的影片,合集瞭虐待、人性壓抑、侄嬸不倫關心、弒父等禁忌元素的電影,被禁是理所當然的。然而拋去這些抓人眼球的標簽,剩下就是赤裸裸的現實悲劇,是女性無法選擇的婚姻自由,生子自由的一次無聲吶喊。

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在一個偏僻封閉的小鎮裡,有一個年過半百的單身漢楊金山,帶著自己的侄子經營著一傢染坊。楊金山深受封建思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影響,即便是有著生理缺陷還對兒子有著超越常人的執念,因此他花大價錢買瞭一個如花似玉的少年菊豆做填房。

在那個時代,大多數女性隻是一個合理合法的生育工具, 在楊金山眼裡,菊豆不配擁有一個正常人所需的尊重,自尊自愛對那時女性來說個奢侈無比的詞。由於楊金山沒有生育能力,他隻能通過折磨、折辱菊豆來獲得心理上的安慰,來顯示自己身為一個男子的優越感。

對於那些習慣瞭逆來順受的女性,菊豆還保留身為一個人基本的求生欲,壓抑久瞭就容易出現問題,菊豆唯一的可以傾訴的對象就是楊金山的侄子楊天青,而楊天青一個正值壯年的男子,遇上一個貌美如花的姑娘,心生愛憐總是難免的,再加上菊豆長期被虐待,兩人之間不明所以的情愫就這樣產生瞭。

這段畸形的不倫之戀註定是場悲劇,菊豆對於楊天青是依賴大於愛情,她是把自己生存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而不僅僅是為瞭獲得所謂的愛情,如此就過於淺白,也顯得菊豆本身就是一個三觀不正之人,在迫不得已下走上的路,是那個時代的錯。然而這種偷情始終是彌漫著痛苦,在禮教之上的社會,道德與自由並不能共存。

這部影片毫不掩飾地反映瞭封建社會禮教制度之下壓抑到極致以至於變態的人性,最後造成每個人的命運悲劇,這部劇中的每個人都活得不堪,作為亂倫生下的楊天白的命運悲劇是從出生開始就註定的,在扭曲的世界裡長大,面對復雜的倫理關系,他親手將楊金山和楊天青推入染坊,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心理難以揣測。

最後的最後,絕望的菊豆燒瞭染佈坊,一切善惡在大火之中化為烏有,然而第二天太陽照樣升起,無數和菊豆命運相似的女子還活在蠅營狗茍之中。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