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為什麼不加入歐盟

二戰後世界形成瞭美、蘇兩極對立的格局,被夾在美、蘇兩強之間的西歐國傢為增強自己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就隻有抱團。1951年4月18日法國、西德、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政府代表在法國巴黎簽署有關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協議。1952年六國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1955年6月1日參加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六國外長在意大利墨西拿舉行的會議建議將煤鋼共同體的原則推廣到其他經濟領域。

1957年3月25日六國外長在羅馬簽訂瞭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兩個條約。1965年4月8日六國簽訂的《 佈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組成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該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由此標志著歐共體的正式誕生。1973年丹麥、英國、愛爾蘭三國加入歐洲共同體。

1981年希臘加入歐共體。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歐共體。1990年歐共體各國簽署瞭《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由此宣告歐共體正式升級成為歐盟。同年6月起歐洲多國通過簽署《申根公約》消除過境關卡限制。1995年1月1日瑞典、芬蘭、奧地利三國正式加入歐盟,至此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1995年3月26日《申根協定》正式生效。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元區唯一合法貨幣。

2004年5月1日馬耳他、塞浦路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10國正式加入歐盟。2007年1月1日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正式成為歐盟成員國。2013年7月1日克羅地亞加入歐盟後歐盟已發展成為有28個成員國的國際組織。2016年6月英國全民公投決定“脫歐”。2020年1月31日英國完成瞭所有脫歐程序,至此歐盟成員國又減少到27個。

這27個成員國的國土面積加起來約為438萬平方公裡、人口約為5億、經濟總量約為18.749萬億美元。長期以來歐盟一直被視為一體化程度最深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歐盟設立瞭歐洲央行乃至歐洲議會等一系列準聯盟機構,歐盟成員國通過《申根條約》實現瞭出入境自由,甚至絕大多數歐盟國傢還使用著共同的歐元貨幣。歐盟的合作程度之深在相當程度上得益於歐洲國傢之間相對較小的差異性。

歐洲國傢幾乎都是資本主義國傢,或采用總統制,或采用議會共和制,或采用君主立憲制。與此同時歐洲國傢的經濟水平也大體相近,除瞭東南歐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傢之外絕大多數歐洲國傢都是發達國傢。歐洲各國在歷史文化方面也是較為接近的:歐洲國傢普遍信奉基督教,其文化最初都可以追溯至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盡管各國具體信奉的教派存在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之分,但這些教派都屬於廣義上的基督教。

不過仍有相當一部分歐洲國傢並未加入歐盟。挪威、瑞士、冰島、阿爾巴尼亞、安道爾白羅斯、波黑、列支敦士登、北馬其頓、摩爾多瓦、摩納哥、黑山、俄羅斯、聖馬力諾、塞爾維亞、烏克蘭、梵蒂岡等國均未加入歐盟,曾加入過歐盟的英國現在也已退出。在未加入歐盟的國傢中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摩爾多瓦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塞爾維亞、黑山、波黑、北馬其頓、阿爾巴尼亞經濟水平較差。

除此之外剩下的國傢中安道爾、列支敦士登、摩納哥、聖馬力諾、梵蒂岡是袖珍小國,瑞士是永久中立國,冰島是遠離歐洲大陸的島國。由此可見沒加入歐盟的這些歐洲國傢大多是歐洲政治體系中比較邊緣化的國傢,相比之下挪威沒加入歐盟就顯得比較紮眼瞭。挪威不像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那樣和歐盟有歷史恩怨,在經濟水平上和丹麥、瑞典等鄰國一樣是高福利著稱於世。

如今北歐五國中隻有挪威和冰島沒加入歐盟。挪威又不像冰島一樣遠離歐洲大陸:挪威所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在地緣上與歐洲大陸還是比較接近的,丹麥、瑞典、芬蘭這三個挪威的鄰國目前也都已加入歐盟。事實上挪威在歷史上也不是沒考慮過加入歐盟:1962年和1967年挪威曾兩次申請加入歐盟的前身歐共體。1994年挪威是和瑞典、芬蘭、奧地利三國一同提出入盟申請的。

在隨後的公民投票中瑞典、芬蘭、奧地利三國公民均表示支持本國加入歐盟,然而絕大多數挪威公民卻在加入歐盟一事上投瞭反對票。挪威人為什麼不願加入歐盟呢?歐盟作為世界上合作程度最深的區域一體化組織實際上已具有瞭一些準國傢性質:歐盟有自己的議會和統一的貨幣,成員國之間還要取消邊界限制。這也就意味著加入歐盟的國傢需要讓渡一部分主權。

當然這是一種基於自願原則的主權讓渡,而不是對成員國主權的侵犯。然而挪威獨特的歷史使其對是否做出這種讓渡保持著格外慎重的態度:挪威人和丹麥人、瑞典人同出於維京人,然而彼此之間的關系卻像同出於斯拉夫人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波蘭人一樣剪不斷理還亂。同宗同源的丹麥、挪威、瑞典三國很早就開始為爭奪北歐霸主的地位而互相征戰。

1035年挪威殖民瞭法羅群島,1261年挪威殖民格陵蘭,從1262年起挪威殖民瞭冰島,當挪威忙於海外殖民擴張之時丹麥和瑞典則選擇直接對抗。挪威、丹麥、瑞典之間的北歐版三國演義一直上演到1380年:這一年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和挪威國王哈康六世的兒子奧拉夫二世同時繼承瞭丹麥和挪威的王位,以此為契機丹麥和挪威組成瞭一個共主邦聯。

同一時期瑞典的貴族們同自己的國王阿爾伯特之間起瞭爭執,於是他們宣佈奉戴瑪格麗特為瑞典的攝政者。1397年6月17日丹麥、瑞典和挪威的代表在瑞典南部一個距離丹麥邊境很近的城市卡爾馬一個堡壘內簽訂瞭《卡爾馬條約》:約定三個王國共同擁戴同一位君主,建立永恒的聯盟。這一聯盟領有現在的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南部、冰島、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共有124萬平方公裡土地。

然而卡爾馬聯盟自建立伊始就存在深刻的內部矛盾:身處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瑞典對位於歐洲大陸的丹麥加強與德意志地區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梅克倫堡及波美拉尼亞等地的聯系不滿。與此同時作為聯盟盟主的瑪格麗特女王畢竟代表的是丹麥的利益。卡爾馬聯盟原本是丹麥、挪威、瑞典三國以結盟形式形成的共主邦聯,三方仍具有相當的半獨立性,丹麥王室試圖加強對挪威和瑞典的控制。

這很自然就引發瞭挪威和瑞典的抵制:1523年瑞典貴族古斯塔夫·瓦薩戰勝丹麥軍隊,當年6月6日古斯塔夫·瓦薩宣佈自己為瑞典國王並明確表示瑞典脫離卡爾馬聯盟而重新獨立。瑞典獨立後丹麥和挪威仍然維系著聯盟國傢,直到1534年挪威作為聯盟成員身份降格為丹麥治下的一個省,而原屬挪威的冰島、法羅群島、格陵蘭等地由丹麥、挪威的雙重統治演變為直屬丹麥中央政府管轄。

拿破侖戰爭結束後瑞典從丹麥手中接管挪威,由此形成瞭瑞典-挪威聯合王國(1814年-1905年)。曾14世紀起挪威就成為瞭丹麥的臣屬,1814年後又被迫臣服於瑞典,直到1905年挪威才成為獨立國傢。長達500餘年的異族統治歷史使挪威對“聯盟”非常介意:挪威的歷史記憶與現實關切一直將歐盟成員資格視為一種對本國主權的威脅。挪威人擔心歐盟成員資格將導致集權化增加,從而危及本國的基本體制架構。

挪威不願加入歐盟除瞭有主權方面的顧慮之外也有經濟方面的考量:歐盟建立的初衷是讓各成員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從而使大傢一起過上好日子。當年挪威日子不太好過時也許還會考慮加入歐盟,然而上世紀60年代位於大不列顛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日德蘭半島和荷蘭比利時地之間的北海發現瞭大量油氣田,進入70年代後北海沿岸各國經濟都開始從北海地區的油氣資源中獲利。

在這一過程中挪威迅速發展成為瞭全球第七大石油出口國、第三大天然氣出口國,現在的挪威人均GDP常年位居世界前五,就連歐盟成員國、海灣產油國都難以與之比肩,挪威人的生活水平與福利待遇如今已位居全球頂級水平。油氣資源出口占到瞭挪威GDP的四分之一左右。挪威這種以能源出口為主的產業結構與歐盟國傢以工業、金融業、服務業等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迥然相異。

挪威這種產業結構的國傢加入歐盟後不僅難以得到幫助,反而會對油氣出口業造成障礙:加入歐盟後挪威的資源就要為歐盟國傢提供優惠,而這會讓挪威損失大量財富。海岸線破碎漫長的挪威擁有大面積的專屬經濟區,挪威因此得以成為歐洲西部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國傢,漁業也成為瞭繼油氣出口之後是挪威又一支柱產業。如果挪威成為歐盟成員國,那麼就會有大量歐盟國傢的漁船來爭奪挪威的漁業利益。

不過近年來挪威的產業結構正在悄然變化:從90年代後期起挪威興起瞭旅遊業。挪威獨特的峽灣和極地風光吸引瞭大量遊客,從而使挪威的旅遊業開始呈現爆炸式增長。在這種形勢下挪威迫切需要簡化出入境手續以吸引遊客前來。由於歐盟成員國之間互相取消邊境限制,所以加入歐盟對挪威的旅遊業發展無疑是極為有利的,然而這又與油氣出口業和漁業的發展構成瞭沖突。

挪威政府為協調這種沖突采用瞭折中之法——加入《申根條約》:挪威作為申根成員可以與歐盟中的申根成員自由往來,同時挪威還與歐盟簽訂有經濟區協定。這樣挪威就能在保證關稅主權的前提下實現與歐洲國傢的人員流動自由。目前挪威在工商業領域基本能享受到與歐盟合作所帶來的利益,又不用像正式加入歐盟那樣讓渡一定的主權和經濟利益,所以目前挪威在主觀上暫時沒太強烈想要加入歐盟的意願。

挪威的經濟在相當程度上依賴於北海的油氣資源,然而2019年的調查結果對挪威來說是個災難:2019年的預計開采產能為142萬桶,相比2017年萎縮瞭11%左右,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不到2030年挪威的石油產業就要面臨崩潰。挪威政府為此加大瞭對巴倫支海的石油勘探力度。挪威試圖用巴倫支海的油氣資源替代北海的油氣資源。目前預計巴倫支海的油氣資源是北海的一倍多,足夠挪威開采30年以上。

可石油畢竟是一種遲早會消耗完的不可再生資源,所以挪威必須多元化發展工商業、金融業、旅遊業等產業。在這些領域挪威和歐盟有廣闊的合作前景,所以隨著挪威產業結構的轉型會使其與歐盟合作的動機越來越強。事實上近年來挪威正在不斷加強與歐盟的經濟來往:如今挪威每年需要為上文提到的歐洲經濟區協定上交3.4億歐元的費用,這比大多數歐盟國傢上繳的會費還多。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