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隱私,無限制,今年尺度最大的美劇來瞭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文學經典作品傾向於影視化。

經典的改編、視覺化有利於大眾更好的深入經典。

使得經典名著真正從“廟堂之高”走進平民大眾。

然而,將經典文學影視化,卻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因為,傢喻戶曉的名著已經擁有瞭大批顯微鏡原著粉。

影視版必然要面對眾多挑剔的目光。

而最近,又有一本聞名遐邇的經典小說被搬上瞭熒幕。

原著不僅在城市各大書店長期擁有一席之地,還是各大平臺的暢銷書之一。

至於成品如何,小編就帶你來品鑒品鑒——《美麗新世界》。

這部劇改編自英國作傢赫胥黎創作的同名小說。

該書曾是反烏托邦文學經典之一,與奧威爾的《一九八四》、紮米亞京的《我們》並稱為“反烏托邦”三部曲,在全世界都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既然是大IP改編,這部劇在開播之前就引發瞭很多人的關註和期待。

劇集在上線之後,也迎來瞭眾多原著黨的審視。

目前《美麗新世界》的豆瓣評分7.0,有人盛贊,有人批評。

雖然改編後的劇集有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部劇裡“預言”的未來世界依舊引發瞭大傢的思考與討論。

劇集的設定的在未來的公元2532年,講述的是500年後的人類未來故事。

那個時候因為世界即將面臨崩塌毀滅。

10位頂級科學傢創建瞭一個名叫因陀羅系統的人工智能來保護人類。因陀羅系統便建立瞭一個新人類世界——新倫敦。

而這個所謂的新世界,崇尚徹底的自由。

這裡的人,無需婚配,亦不用遵守一夫一妻制。

每個人都可以有多個伴侶,且必須不停更換伴侶。

相反,倘若誰長時間保持穩定的親密關系,反而會被認為是自私的。

互相占有,是不利於社會大集體的。

是的,這裡的每個人都屬於所有人。

沒有隱私,沒有欲望,也沒有有血緣聯系的親人。

女性的“子宮”解放,她們不被允許生育,並且會被組織強制進行避孕。

那麼人類如何繁衍後代呢?

靠高科技技術培育胚胎,進行批量限定生產。

從受精開始,就被劃分為五個等級,由高至低為:α、β、γ、δ、 ε。

α、β是等級較高的一類階級種姓。

他們在繁育前就會被妥善保管,長大後便會將其培養成領導。

γ則是普通階級的平民百姓。

δ、ε則是最低的階層種姓。

一般會被當做大量的勞動力培養。

所以在繁育前會利用程序進行大規模的復制。

而且故意在繁育時期讓ε人大腦缺氧。

好讓他們變成癡呆隻能從事勞力工作。

成長時期又會利用洗腦和暴力教育等方式。

讓他們接受遵守並且熱愛這樣的階級存在。

而我們的男一馬克斯,屬於地位高的α。

他就天生屬於領導階層,參與整個新世界的監管工作。

女一克朗,是β。

她擁有高智商,就從事一些科研工作,諸如培育胚胎。

而約瑟夫·摩根飾演的,則是ε。

他屬於最底層,因為智力偏下,連說話都隻能說單音節,所以基本從事最下層的體力勞動。

他和同伴被統一進行軍事化管理。

是的,級別高的管理級別低的。

克朗就必須無條件服從馬克斯的管理。

比如她連續睡同一個男生,馬克斯就會找她談話,提醒她是時候該換換床伴。

看到這,你是否有疑問,馬克斯又是怎麼知道克朗的私生活的呢?

還記得前文提到的是,這裡沒有個人,隻有大傢。

也就是說,隱私是不存在的。

每個人眼中都被植入一個類似鏡片的東西。

它有記錄、通訊、數據傳輸、定位、甚至換模擬換裝等等。

大傢可以互相讀取對方的數據,唯一的不同是,高階層的權限更高。

老實講,哪裡有階層,哪裡就有不公和矛盾。

可新世界是個例外。

各階層各司其職,任勞任怨,每天除瞭開心,就是開心。

而這都要感謝——唆麻。

唆麻是一種藥物,人們吃瞭以後就會產生幸福感。

新世界的人們都靠它活著。

當然,藥也是分等級的:

高等級者隨意享用高質量麻。

低等級者隻能在結束一日工作後按勞換取低質量唆麻。

不過,這樣的生活穩定進行瞭兩百餘年,卻突然在一場墜樓事件後悄然逆轉。

某天,一名ε從高層一躍而下,他被摔得頭破血流,當場死亡。

這件事立刻引發α的高度關註。

他為什麼會自殺?為什麼會感到痛苦?又是什麼事讓他痛苦?

對此,馬克斯沉思瞭很久。

他心中萌生一個想法——

有些痛苦,是唆麻所不能治愈的。

而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都印證瞭這一想法。

相信看過原著的朋友會發現,嚴格來說,劇版《美麗新世紀》除瞭延續它的名字和大框架外,其它都進行瞭大改。

它剔除瞭原著中過時的部分,改進瞭人物性格,使得故事更加現代化。

另外,為瞭豐富內容,以及保證劇集能系列出產,還增加瞭故事線。

劇中,與新世界相對立的,是普通人生活的野蠻世界,兩者由結界隔離開來。

新世界的人通常看不起那些人。在他們看來,婚姻、生育等等這些行為都是恐怖的,既落後又神秘。

有意思的是,新世界的人可以前往野蠻世界特定的區域參觀遊覽,好觀摩、學習,達到警戒自己的作用。

在這裡,他們會觀看“野蠻人”沖進超市搶購特價商品。

看男女走進婚姻的殿堂,隨後上演一場第三者罵街的場景。

然而,意料之中的,常年被新世界的人俯視、嘲笑,“野蠻人”內心早就憋著一股火。

他們意圖反抗,奪回屬於自己的領地,把來參觀的人趕出去,有一殺一。

一場血腥的屠殺開始瞭。

而咱們的男女主,就是本次屠殺的唯二幸存者。

他們得到好心野蠻人約翰的救助。

約翰和母親幫他們處理傷口,還果敢地殺瞭一個臉上有血跡,闖入其傢中搜捕外來者的女人。

當然,非親非故地,這麼幫外來者難免有些可疑。

果然在之後的相處中,克朗發現,這位母親其實是被約翰的父親拋棄至此的新世界人。

她希望克朗與馬克斯能將自己帶回新世界。

也終於,在幾次與舊世界起義者一墻之隔驚心動魄地躲藏後,成功穿越瞭通往新世界的屏障,搭上瞭返程的火箭。

本以為這個女人多年身在異鄉,總算邁上瞭歸途。

誰知這個角色的使命就到此為止瞭。

至於後續故事,自然與約翰有關。

作為擁有新世界血統,卻成長於舊世界的人,他在陌生環境中難免發生一些沖撞。

不是新的文化馴化瞭他,便是他作為“野蠻外來者”刺痛瞭新世界美好的幻想。

劇情到這裡,整體來看已經形成瞭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不僅構建瞭新倫敦的設定,也把野蠻人和新倫敦人之間的矛盾樹立起來,更揭曉瞭約翰的身世之謎。

這部分的敘事節奏和鏡頭設計,都堪稱電影級別,甚至能把它直接當成一部完整的科幻電影來看。

但作為一部名著改編的作品,《美麗新世界》很難不讓人把它拿來跟原著比較。

先說好的方面。

小說裡對於“新世界”的描繪,有些在劇中得到瞭完整還原。

比如展現瞭管理人員如何利用條件反射原理,對違規兒童施以電擊“調教”,讓他們從小樹立“每個人各司其職”的三觀。

在展現未來科技時,本劇也比小說裡描繪的更具有現代氣息。

原著裡的階層按照五種種姓劃分,而劇中把這個設定改為芯片識別,更加直觀生動。

在表現“新世界”的文化上,劇中更直白展現瞭崇尚“集體共享”的新倫敦,到底有多讓人大開眼界,“集體動作戲”場面說來就來。

另外,全息投影、實時通話、雲端共享等技術,在片中也是無處不在。

這些改動,本質上延伸瞭小說裡對未來世界的構想。

不過,劇中也做瞭很多魔改。

比如,在小說裡,女性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極少有女性是最高階層的阿爾法。

而經過階層教化,她們也缺乏獨立意識,認定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屬品。

小說裡的女主,就甘於接受身為β的命運。

除此之外,劇版為瞭符合未來科技感加入的因陀羅系統,也在部分程度上偏離瞭主題。

加入因陀羅系統之後,劇版將矛盾引向瞭人工智能與人類的對決,偏離瞭劇集反烏托邦的主線,讓“野蠻人約翰”和文明之地發生的對抗,也顯得似有似無。

相較於原著小說,劇版對於未來世界的批判性也明顯被削弱瞭。

在原著中,關於這個美麗新世界的遐想令人著迷,但看完全書,依然能時刻感受到約翰所堅守的舊世界秩序的綺麗之處: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上帝,需要詩,需要真正的危險,需要自由,需要善,需要罪惡。

約翰的一系列話語在初讀時振聾發聵,但這些在劇中卻統統消失不見瞭。

這或許就是有些劇集永遠無法超越原作的原因,它們隻拍出瞭皮毛,卻丟失瞭靈魂。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不管小說還是影視劇,創作者都不能保證完美。

赫胥黎構建的“美麗新世界”,現在看來確實是具有明顯的時代局限性。

但它之所以被視為“反烏托邦必看作品”,是因為整個故事,幾乎完美預言瞭未來世界的發展方向——

階級分化,排斥異己,科技飛速發展,人們隻追求短暫的精神快感……

在看劇的過程中,也會讓人冷不丁感到一絲毛骨悚然——

相對於赫胥黎所處的時代,我們自己就身處於一個“美麗新世界”中啊。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