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視媳婦如己出,聽湘潭彭娭毑的經驗之談

30多年視媳婦如己出,聽彭娭毑的經驗之談——

一顆真心,念好婆媳經

湘潭在線7月24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劉超)常言道,傢傢有本難念的經,婆媳關系也許是最難念的一本經瞭。但對於嶽塘區東坪街道泗神廟社區新三村二小區的彭迪雲來說,這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今年74歲的彭娭毑和兒媳相處30多年,早已情同母女,在當地傳為佳話。

病中見真情

“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她才4歲呢。”彭娭毑聊起兒媳成小平,臉上笑開瞭花。1973年,彭娭毑的大女兒患腳疾前往錳礦醫治,而接診的大夫正是成小平的父親。兩傢人因此結緣,成為至交。

1988年,初中畢業不久的成小平來湘鋼附近學縫紉。彭娭毑見她年紀尚小,又沒人照顧,幹脆邀請她住進瞭自己傢。“搬進這套兩室一廳時,我兒子在深圳打工,小女兒還沒嫁人,確實有點擠。”彭娭毑感嘆,雖然那時候日子過得艱辛,但每個人都充滿幹勁,她和丈夫對成小平視如己出,一傢人的日子過得簡單而溫馨。

在彭娭毑傢裡多瞭一個“女兒”的同時,她17歲的兒子對這位大兩歲的“姐姐”,也逐漸心生好感,於是兩顆年輕的心走到瞭一起。接下來,一切水到渠成,結婚、買房、生子,成小平以為生活會一直這麼平穩、幸福,直到2008年,她突然生瞭一場大病。

“全身都是腫的,每動一下就鉆心般地疼。”回憶起那3年治療腎病的日子,成小平說最想感謝的人就是婆婆。因為丈夫需要賺錢養傢,生活不能自理的成小平搬回婆傢,全靠婆婆一手照料。半夜大小便失禁,是婆婆第一時間起來幫她擦洗;住院治療期間,是婆婆風雨無阻幫她端水送飯……

因為全身疼痛,上下樓成瞭成小平最大的難題。“扶也不能扶,背也不能背,我隻能站在前面,讓她撐著我的肩膀一點點挪。”彭娭毑回憶,婆媳倆上下一趟樓,至少要花10分鐘,每次都累得滿頭大汗。

傢人同心,其利斷金。與病魔鬥爭3年後,成小平逐漸恢復瞭健康,但她並沒打算完全搬回去住。如今,成小平每天上午從菜場買好菜趕到婆傢,由她掌勺做飯,丈夫負責洗碗,下午陪公婆看看電視、聊聊天、散散步,直到吃完晚飯再回傢,“一起生活熱鬧一些,也是時候由我們來照顧公婆瞭。”

放手得人心

要說婆媳倆這麼多年完全沒有分歧,那也不太現實。兩個女人之間的第一次分歧,其實就發生在戀情公開不久。“婆婆一開始不太贊成我們談戀愛,因為我是農村戶口。”成小平說,在那個年代,戶口對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大影響,“但婆婆也沒有公開反對,隻是把這些擔憂默默藏在心底。”

“我婆婆生性豁達,不喜歡管閑事。”成小平說,結婚前,丈夫的工資都會如數交給婆婆管理;結婚後,婆婆第一時間交出“財政權”,放手讓他們去經營自己的小傢庭。夫妻倆因為瑣事發生爭吵時,“婆婆也從不介入,有時候實在收不瞭場,公公才出來講幾句公道話。”成小平說,在這個傢裡,她感受到瞭十足的尊重,公婆從未把她當外人。而丈夫也踏實勤奮,孝順父母,體貼妻兒,“當全傢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自然能相互理解。”

當問及婆媳相處的秘訣時,彭娭毑笑著說,“嫁過來就是女兒,作為婆婆,要作表率,要對人傢好。”而站在媳婦的角度,成小平則認為,不要剛結婚就認定婆媳關系會處理不好,“多看到對方的優點,將心比心,人心都是肉長的嘛!”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