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古晉 閩客風情濃鬱 貓咪可愛

相對與西馬的車水馬龍,東馬往往給人一種原生態的感覺。其實,東馬也有繁華都市,砂拉越州首府古晉就是其中之一。和馬來西亞其他大城市一樣,古晉市也擁有大量的華人人口。

古晉市,是砂拉越首府,為砂拉越境內第一大城市,綜合大馬聯邦及印尼2010年人口調查,在婆羅洲全島境內,古晉居民數量為第三(61.8萬),排在印尼的東加裡曼丹省首府沙馬林達(72.7萬)及南加裡曼丹省首府馬辰(62.5萬)之後。

華人大規模前往古晉和砂拉越其他地區,始於近代。從1840年到1850年代,中國動蕩不安,廣東橫禍連連,迫使很多廣東人避走南洋。其中,廣州、惠州、肇慶人經常結伴同行,互相照應。想是由於南來同鄉人數迅速增加,為安頓同鄉和襄理病逝同鄉的後事,劉直和劉烈(另也寫“劉力”,有一說是劉直之兄弟,曾經創辦廣瑞生寶號)等先賢就發起籌組廣惠肇三屬之會館,並在1853年12月開始運作,是為砂拉越最早的華人會館。與其他籍貫華人早年結社建館同一做法的是,有關會館內供奉廣府人最普遍的民間信仰——關聖帝像,因此老廣府皆將會館稱為“關帝廟”,所知地點在亞答街。

作為粵籍人士在砂拉越的老牌會館,古晉廣惠肇人士也傾向於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曾經在1909年配合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的前身)的要求,安排孫氏身邊的大將汪精衛到古晉演講,並成立“啟明社”作為革命的後援組織。後來,在拉者政府的施壓下,啟明社在1913年被撤銷註冊。

1914年,拉者政府推出新的社團註冊法令,廣惠肇會館以“南洋砂拉越廣惠肇會館”的名義註冊為社團。會館設在亞答街門牌12號,相傳這店屋是第二任拉者在1873年賜贈的。會館除瞭作為聚會、辦公和活動用途,也創辦私塾。到瞭1917年,由於原空間不敷應用,會館加蓋一層成為三層樓的大廈。隔年,廣惠肇會館將私塾提升為現代學校,於是有瞭益群學校

根據大馬聯邦2010年人口普查報告,古晉有人口325,132人。全市人口(南北)由馬來人(146,580),華人(120,860),伊班人(28,691),比達友人(13,681),非大馬籍(3,250),馬蘭諾土著(2,078),印度(1,626)(1,140)(7,216)。華人分為客傢人和閩南人。華人在總人口中排名第二。

住在古晉市區的華人以客傢人居多。華人當中,客傢人多務農、建築業,閩南人又以從事商業建築業為主,興化人(莆田人)多從事漁業輪胎等零件業,福州人多經營伐木業,金融業等,海南人多經營咖啡店,潮州人(包括汕頭人和揭陽人)多經營雜貨業。當地華人多信奉佛教、道教、基督新教、天主教等等。最廣為人知的,是青山巖的寺廟、“壽山亭大伯公廟”以及古晉市中心的“大伯公廟”、閩南籍人士建立的古晉鳳山寺與潮州籍人士建立的上帝廟。

和馬來西亞其他地區類似,在砂拉越州,華人的比例不斷下降。在1947年,華人占當時總人口546385人之中的26.6%,馬來人則隻有97469人占瞭17.8%;而伊班人最多,為190326人,占瞭34.8%。華人人口在1960年及1970年的統計中,一度激增,分別占瞭30.8%及30.1%。但這之後便一直下滑。至2010年,砂華人人口比率隻占瞭23.4%,等於比60年前還要少瞭3.2%。另一方面﹐馬來人人口卻從1970年代開始不斷攀升,2010年占瞭總人口的23%。另一個呈下滑的種族是伊班人,由最初占34.8%跌至28.9%。

壽山亭大伯公廟是古晉市內歷史最悠久的一間華人廟宇。這座廟建於 1843 年,但是,官方記錄隻承認它建於 1876 年。 1876 年時,此廟進行一次主要的翻修工程。大伯公廟是沙撈越最古老的中式廟宇,它背靠花盆山,面向沙撈越河,背山臨水,寺廟內所供奉的大伯公,宛若坐在安樂椅上一般,遙望遠處的河流山川。“大伯公”是客傢人對土地公的稱呼。平日人流不多,但一到每年農歷7月孟蘭盆會,都會有慶祝活動,非常熱鬧。

古晉以知名,更有“貓城”之綽號,在馬來語當中“Kuching”即是貓之意,這隻是一般沒根據的說法。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說法是直接從"古井"翻譯而來。這是因為很久很久以前,在市中心發現瞭一口很古老的水井。古晉人並沒有幾乎每傢每戶都飼養貓,這個是錯誤的理解。在路上幾乎也沒什麼野貓。自1988年起,古晉開始在城市鬧區內設立各種貓咪造型的雕塑,以吸引遊客,如在古晉唐人街口的大白貓雕像便是古晉著名的地標之一。而位於古晉北市市政廳的古晉貓博物館更是全球首座貓博物館,收藏瞭許多和貓有關的歷史文物、產品、資料,包括古埃及的貓木乃伊。每年古晉也會舉辦一次全球性的“貓展”。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