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口碑兩極分化,一邊哭崩一邊瞌睡,全片三個驚喜一個遺憾

9月25日,原名《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上映瞭,首輪觀影口碑已出,每個人觀影要求和感受肯定是不同的,但針對《奪冠》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有好幾個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一邊忍不住玩手機一邊拼命表示要哭瞭,感受竟是如此矛盾!

別的電影口碑分化都是一夥人覺得好看一夥人覺得難看,但是《奪冠》是很多觀眾站在中間,既肯定電影優點但不足的地方也很明顯,所以如果想要根據口碑決定是否觀影,最好先提前瞭解一下全片大概的優缺點,這裡就總結三個驚喜和一個遺憾給各位參考一下。

先說遺憾吧,《奪冠》曾經引發過一定爭議,畢竟是涉及真人的電影,有些問題確實不好處理和把握,現在的版本應該是經過瞭重新剪輯,以至於有很多臺詞和口型對不上的地方,前半段尤為明顯,後面也有好幾個場景後期配音感非常重。

所以整部電影文戲的部分並不出彩,這大概也是很多觀眾覺得無聊的原因,好在文戲不多,隻要不是對電影節奏非常敏感的觀眾,應該都是可以接受的。

之後就到瞭聊驚喜的部分,第一個必須要說的是鞏俐的演技,從反饋中可以感受到首批觀眾的年齡並不算大,很多人對鞏俐本人沒有太大認知,作為90後見到鞏俐的時候她就已經是“鞏皇”,但很難有概念她為何會“封皇”,這一次是真的可以好好感受一下瞭。

特別是在黃渤的對比下,很意外黃渤這次戲份和表現都很一般,第一次見到有觀眾吐槽他演的還是“黃渤”,而鞏俐就是“郎平”,看到有人評價《奪冠》就是《郎平傳》,說的倒也沒錯,鞏俐確實搶眼,戲份和沖突都在她身上,奪冠這個概念也和郎平這個人物角色息息相關。

所以建議瞭解排球的觀眾在觀影之前做好心理準備,除瞭郎平之外,其他角色都沒有深入刻畫,當然也不存在醜化,引起廣泛討論的吃雞腿部分是沒有在正片出現的。

第二個驚喜就是陳可辛,先聊關於香港導演能不能拍好主旋律這一點,每個人有不同的觀點,《奪冠》裡有一個細節反映出陳可辛這方面還是合格,前後呼應的兩次機場送別,第二次鞏俐和黃渤喝著咖啡,前面的臺子上放著一本護照,一看就是中國的。

再來就是導演功底的問題,有不喜歡《奪冠》的網友評價它為體育版《攀登者》,這對陳可辛非常不公平,其實包括去年十一慘遭差評的李仁港,他們二位鏡頭語言都是非常成熟的,陳可辛在故事講述上還更勝一籌,幾次大戰剪輯節奏絕佳,是你就算知道比賽結果也會被拉入劇情的程度。

第三個驚喜就必須要說參演的女排成員瞭,之前點映階段很多反饋表示姑娘們表現不錯但演技還是欠點火候,但正式上映之後發現選擇由本人來演繹自己是正確的!

特別是賽前出場每個人都有一個定格鏡頭,就這麼一幀畫面配上她們的名字、號碼和位置,卻比十句雞湯臺詞加起來都要燃,老一輩女排成員的部分雖然不是真人演繹,但看的時候感覺也非常美好。

最後給各位買瞭票的觀眾一個建議,《奪冠》很明顯是一部不能帶著挑刺的心情去看的電影,口碑非常依賴輿論引導,帶有預設立場去看很容易被帶跑,調整好期待值平常心對待最好。

至於還沒買票的觀眾,7分電影20塊不虧是目前最普遍的認知,最多就是覺得無功無過,肯定不是爛片,大膽表示比某些好萊塢迪士尼大片是要強上不少的哦。

本文特約發佈未經授權嚴禁擅自轉載!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