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婆婆:與兒媳相處做到“三不”,懂得適時退出,做示范婆媳

01

高情商的婆婆是化解小傢庭婚姻危機的調節器,低情商的婆婆卻怕兒子兒媳太親密,巴不得兒子兒媳鬧矛盾,到處參和小傢庭之間的事情。

可是這種想法是荒唐和幼稚的,俗語說“寧拆一座廟,不拆一樁婚”,更何況是自己的親生子女,幫助他們過的幸福一些不好嗎?

趙大娘向來是不摻和兒子兒媳的生活的,她知道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尊重兒子,更尊重兒媳。

哪怕是在婚姻裡,兒子和兒媳吵瞭架,隻要趙大娘知道瞭,必定會數落自己的兒子:“你怎麼又欺負她?看我不收拾你。”

趙大娘的兒子雖然苦著臉,抱怨:“我懷疑自己是不是你親生的?”可實際生活中卻對趙大娘很是孝順,這其中也不乏有兒媳的功勞。

趙大娘很想得開,兒女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相處原則,對於這一段婚姻來說,自己才是外人。婆婆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得體的退出兒子,兒媳的婚姻生活,相互獨立,有各自依存,生活反而會越過越美滿。

02

趙大娘這位高情商的婆婆總結瞭與兒媳相處要做到“三不”,不知各位是否贊同:

第一,不要幹預兒媳的教育理念、生活習慣對於大多數女人來說,孩子就是她的軟肋,而孩子的教育問題又是重中之重。

當兒媳婆婆的育兒理念發生沖突時,趙大娘還是主張聽兒媳的,因為奶奶和孫子之間隔著一代人,各方面都有代溝,除非婆婆是有方面的專傢。再有兒媳畢竟年輕,能夠與時俱進,可以多接受一些新鮮的育兒觀念。

再有生活習慣方面,每一個步入婚姻傢庭的男女,都會沿襲原生傢庭中的行為狀態,這個伴隨他20幾年的生活方式很難更改。

兩個傢庭裡的人走在一起就要相互妥協,共同去調和生活中的不習慣,而不是強迫對方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行事。

值得一提的是,老人和年輕人之間的消費習慣不同,如果兒媳的工資足夠支撐傢庭的正常運轉,拿出一部分滿足自己的愛好,也未嘗不可。

第二,別強撐面子,嘴碎說難聽話其實和媳婦爭面子,難為的是自己的兒子,而凡事和兒媳有商有量,不要擺傢長譜兒,一味地霸權主義。

像趙大娘兒媳是南方人,她自己是北方人,她即使做飯也會征求兒媳的意見,考慮到兒媳的口味和飲食習慣。兒媳當然也感恩趙大娘的照顧和關愛,一傢人其樂融融。

而且趙大娘從來不會說些閑言碎語,出外面去講兒媳婦的壞話。她總是逢人就誇自己的兒媳,這些話經過別人嘴裡傳到兒媳耳中,兩人關系更親近瞭一步。

趙大娘和兒媳說話也是和風細雨,從沒有過大聲嚷嚷,或是說難聽的話。趙大娘說:作為一長輩,要積口德,才能給下一輩人積福氣。

第三,別把兒媳當敵人,將心比心有一些婆婆在情感上對兒子依賴性很強,母愛可以理解,但也要有一個度。因為有太多的婆婆,會在情感的驅使下,下意識的把兒媳當做假想敵。

在夫妻二人有爭執或糾紛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護著自己的兒子,把兒媳當做外人看待。

本身兒媳一個人嫁到這個傢裡,就會有諸多不適,婆傢人把她當做外人的表現,她也會看在眼裡疼在心上,於是就會出現許多委屈後的情感反彈,從而影響傢庭的和睦。

不論是婆婆還是兒媳,兩個人之間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生活上多多幫助,懂得付出,出現矛盾的時候各退一步,問題自然就解決瞭。

03

細想下來,兒子和兒媳是一傢人,故意難為兒媳,跟故意難為兒子有什麼區別?

夫妻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所有的一切都是緊密相連的,婆婆作為一個過來人,隻要用心想一想,這樣淺顯的道理便是應該明白的。

很多時候一個傢庭的和睦是用寬容、善良、理解、愛感染而來的,並不是管教出來的。

俗話說傢和萬事興,傢庭要是不和睦,就算你再怎麼努力,日子也很難有起色。而幫瞭兒媳,就相當於幫瞭兒子,其實也是幫瞭婆婆們自己。

夫妻兩個感情好瞭,老人們就不用跟著操心受累,你的孫輩也會健康成長。做人一定要放寬眼界,都是一傢人窩裡鬥,那日子怎麼會好過?

其實婆媳關系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復雜,隻要各自擺正自己在傢庭裡的定位,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將心比心,方得人心。

–END–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