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基“宙斯盾”難部署, 日本考慮專門造艦? |軍情觀察

專門選購一款陸上使用的武器裝備,又將其裝到艦船上使用,日本提出的方案令人費解。近日,日本政府擬建造專用艦船,用於搭載從美國購買的2套陸基“宙斯盾”防空反導系統。據報道,專用艦船將不同於日本現役的海基“宙斯盾”艦,其性能亦可能大打折扣。

今年6月,日本在本土部署陸基“宙斯盾”遇阻後被迫暫停。日本防衛省並未放棄從美國購買,卻接連推出數種替代方案。與此同時,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卸任前繼續強調導彈防禦重要性,還稱將推進頗具攻擊性的“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日本“舍近求遠”執意推進部署“宙斯盾”背後有何考量?

陸地部署不可行

“宙斯盾”系統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制造,是一種依托相控陣雷達和垂直發射系統為基礎建立的防空反導系統,有海基和陸基兩種版本。去年4月,日本以139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4億元)的價格,從美國購置瞭2部陸基“宙斯盾”。

日本購買陸基“宙斯盾”的計劃一經提出就遭遇瞭阻力。日媒報道,“宙斯盾”選址在秋田縣和山口縣部署後,當地民眾擔心預警雷達產生的電磁波會影響身體健康,強烈抵制該計劃。日本防衛省在和當地政府領導人長達數年的爭執中,始終無法達成共識。

日本購買的陸基“宙斯盾”采用瞭新型雷達“LMSSR”。2019年,因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和實驗進度緩慢,又導致部署的目標時間從2023年延後至2025年。

部署計劃遲遲未能落實,今年“宙斯盾”又迎來新難題。日本《讀賣新聞》介紹,秋田縣、山口縣民眾對陸基“宙斯盾”部署後可能有物體落到自傢房屋前後表示擔憂。日本前防衛大臣河野太郎6月15日表示,這種擔憂並非不可能發生。

軍事專傢李傑介紹,陸基“宙斯盾”系統發射攔截導彈時,助推器在空中飛行一段時間後,將隨機掉落在演習場外的任何區域,嚴重影響當地居民安全。此外,通過日本防衛省最新調查發現,秋田縣的選址地點附近的山體遮擋將影響“宙斯盾”雷達工作,該地區實際上並非最佳部署地區。

基於上述原因,日本政府6月15日宣佈將停止在兩地部署陸基“宙斯盾”。《朝日新聞》援引日本官員發言稱,日本本土目前“沒有一個地方自治體”同意部署陸基“宙斯盾”,陸地部署方案已不可行。

盡管部署難以進行,但據美國“防務世界”網站報道,根據公開報告等內容,日本向美國購買“宙斯盾”的合同並未取消。分析指出,日本放棄購買“宙斯盾”將導致美國政府不滿,也將面臨大筆違約金。

近日,日本政府轉而考慮將“宙斯盾”部署在海上。日本共同社9月5日稱,日本政府已告知美國,把建造彈道導彈攔截專用艦的計劃作為替代陸基“宙斯盾”計劃的有力方案。

專用艦將不同於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擁有的“宙斯盾”驅逐艦,主要負責偵查攔截彈道導彈任務。日媒報道,專用艦將比“宙斯盾”艦更便宜,人力成本也更低,但日本政府尚未給出詳細方案。李傑認為,建造搭載陸基“宙斯盾”的專用艦,實際是日本因美國方面壓力想出的權宜之計。

“上艦”也有困難

日媒報道,在提出建造專用艦船搭載“宙斯盾”之前,日本防衛省曾提出三種海上替代方案:一是在海上設施部署雷達和導彈發射裝置;二是將雷達部署在陸地上,將發射裝置在專用艦船上;三是繼續增加“宙斯盾”艦的數量。

日媒稱,增加“宙斯盾”艦方案的主要缺點是成本過高。一艘“宙斯盾”艦的造價超1600億日元,陸基“宙斯盾”價格約為800億日元;搭載“宙斯盾”的“愛宕”級驅逐艦成員約310人,而操作和維護一部陸基“宙斯盾”僅需100人左右。

在海上平臺配置陸基“宙斯盾”的方案也存在問題。《朝日新聞》稱,海上部署陸基“宙斯盾”受氣候影響大,無法全天候使用,難以實現日本政府提出的“無縫防護”目標。海上平臺也將加重海上自衛隊的負擔。

因上述方案難以進行,建造專用艦的提案應運而生。目前,日方正同美方就陸基“宙斯盾”裝在海軍艦船的方案進行技術磋商。但南方日報特約軍事評論員烏龍防務指出,陸基“宙斯盾”和海基“宙斯盾”區別大,陸基系統裝上艦船將面臨很多問題。

烏龍防務介紹,陸基和海基“宙斯盾”系統都由無源相控陣雷達、MK41垂發系統、MK99火控系統和配套的指揮情報作戰系統組成。區別在於,陸基“宙斯盾”的雷達佈置在固定的建築物上,MK41垂發系統通過陸上部署的集裝箱,可以發射“標準”系列防空反導導彈。

日本現有8艘艦艇搭載海基“宙斯盾”系統,包括4艘“金剛”級,2艘“愛宕”級和正在試航的2艘“摩耶”級。上述艦船的船體由日本自行設計建造,但搭載的海基“宙斯盾”系統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成套提供,日本不具備制造能力。

烏龍防務指出,將專門用於陸上的系統轉移到艦船上需要大量改進,日本無法自行改裝。此外,海基“宙斯盾”重視遠海機動作戰能力,專門用於重點方向的反導。若使用陸基“宙斯盾”專用艦,機動性將大打折扣。

烏龍防務認為,將陸基“宙斯盾”轉至海上,最佳方案是選擇海上平臺或無人島,維持固定式部署。該方案同樣需要對系統做較多改進。可以看出,日本對“宙斯盾”的態度是“以拖求變”。

可變身攻擊性武器

如何處置從美國訂購的2套陸基“宙斯盾”,成為新上任的日本首相菅義偉面臨的難題。今年6月,時任內閣官房長官的菅義偉就曾表示,選擇停止“宙斯盾”陸上部署的計劃是“適當”的,他曾就此事同美國討論。菅義偉任首相後,對這一問題尚無明確表態。

在此背景下,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9月11日發表的聲明意味深長。日本共同社報道,安倍在聲明中稱,日本有必要加強防禦以降低遭受彈道導彈或其它襲擊的可能性,日本政府將在今年年底前提出新的導彈防禦計劃。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北亞所副研究員霍建崗指出,包括購買陸基“宙斯盾”在內,安倍任內對推進導彈防禦計劃表現得十分積極。聲明中,安倍敦促下屆政府討論加強“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在陸基“宙斯盾”計劃遇阻的情況下,安倍的表態頗具跳躍性,說明他仍試圖對新導彈防禦計劃施加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16日正式成立的菅義偉內閣中,安倍晉三胞弟、曾擔任外務副大臣的岸信夫出任日本防衛大臣。有觀點認為,選擇由岸信夫任防務大臣是為瞭繼續推進安倍的安保政策,從中也能看出菅義偉的支持態度。

日本購買陸基“宙斯盾”引來瞭周邊國傢的高度警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俄羅斯密切關註日本暫停部署陸基“宙斯盾”後的舉動。2019年,俄羅斯曾指責美國稱,北約改造後的羅馬尼亞陸基“宙斯盾”能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美國則回應“宙斯盾”純屬防禦系統。

烏龍防務指出,日本購買的陸基“宙斯盾”和北約在羅馬尼亞部署的“宙斯盾”功能一致。如果陸基“宙斯盾”垂發系統配備的發射箱是可以容納“戰斧”巡航導彈的“打擊型號”,意味著這款標榜“防禦性”的武器的系統也能充當導彈打擊平臺。

分析指出,安倍任期內通過瞭旨在擴大自衛隊海外活動的新安保法案,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奉行的“轉守防衛”戰略實質上已遭顛覆。“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意味著日本將擁有主動攻擊敵方導彈基地的能力,“轉守為攻”的重大變化招致瞭一些日本政界人士的批評。

霍建崗認為,作為“新安保體制”中的重要一環,為日本建設一個擁有不同階段防禦手段的新導彈防禦體系,一直是安倍重視的方向。目前,菅義偉和自民黨主要派系等在陸基“宙斯盾”方案等具體問題上態度不一,但對推進新導彈防禦體系的大方向沒有異議。

[駐京記者]泠汐

[實習生]方安然

[策劃統籌]李勁 祁雷 邵一弘

[作者] 泠汐

軍情觀察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