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結婚後,兒媳不想和公婆住一起?心理學傢說出大實話

文\\好孕姐

婆媳之間該屬於應有之情,而非真有之情。

婚後不和公婆住一起,彼此之間還很有好感,逢年過節還想著對方。婚後和公婆住在一起,那就是相看兩厭,怎麼著,都不喜歡。

朋友生完孩子之後狀態很不好,我去她傢看她,跟她說話的時候,她都是心不在焉,提不起一點興趣。我問她我怎麼瞭,她就會抬起頭,跟我皮笑肉不笑地說:沒事呀,不用擔心。因為請假專門去看她,所以也不著急走,就在她傢陪著她,然後就看到瞭讓人窒息的一幕。現在孩子6個月瞭,婆婆給她準備的飯菜裡仍沒有一絲鹽味,理由是孩子一歲之前不能吃鹽。

她在給孩子喂奶的時候,婆婆一把抓住她的胸部,說她姿勢不正確。而整個過程,公公都在一旁看著,絲毫沒有避諱。孩子不哭不鬧的時候,婆婆把孩子抱走。等到孩子睡醒,哭鬧需要人哄的時候,就把孩子抱回來。半天下來,我才明白她為什麼會如此沉默。因為爭吵,也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半個月後,朋友告訴我,她要搬出去住,寧願自己一個人照顧孩子,也不想和公婆生活在一起。她還說,她以為自己把婆婆當成媽媽看待,婆婆也會把她當成女兒看待。事實證明,是她想多瞭。

很開心朋友終於不再“包子”瞭,她這些話,也讓我想起一位心理學傢的話,她說婆媳關系應該是梁漱溟先生曾說的應有之情,而非大眾一廂情願的真有之情。想透徹二者的關系,就不存在婆媳矛盾。

從心理學分析婆媳關系

▶ 應有之情

何為應有之情?社會地位和身份附加給人的感情,側重在於道德和義務。婆媳關系就屬於應有之情,她們因為一個男人而成為一傢人,成為婆媳,成為親人。她們之間沒有實打實的血緣關系,也沒有愛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她們還把對方當成敵人。

但出於是兒媳和婆婆的身份,她們又不得不對彼此友好。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她們之間完全沒有情感聯系,隻是有義務存在的應有之情。

▶ 真有之情

何為真有之情?是血脈相連的親情和從內心展現的愛情。簡單地說,母女之間就是真有之情。她們相互愛著彼此,可以不講付出,不圖回報,隻是因為親情。她們之間的感情很穩定,不會因為吵架就讓感情變淡。更不會因為矛盾,就老死不相往來。

▶ 錯把應有之情,變成真有之情

婆媳關系不好的原因,就是錯把應有之情,變成真有之情。婆婆永遠不是媽媽,固然也不能像對待媽媽一樣對待她。同理,也別奢望她像對待女兒一樣對待你。女兒跟媽媽吵架,媽媽不會放在心裡。對婆婆態度不好,她可是會在心裡畫圈圈。

所以說,婆婆就是婆婆,永遠別當成媽媽對待。

婚後不想和公婆住在一起的原因?

▶把兒媳當成保姆看待

不少婆婆都有很奇怪的一點,那就是迷之自信。無論兒子怎麼樣,在她們眼裡兒媳都配不上兒子。所以,就想當然地把兒媳當成保姆看待。“兒媳,你去把碗刷瞭。”“你去把他的衣服給洗瞭”“他上班很累,你給他捏捏肩。”

因為婆婆眼裡隻有寶貝兒子,把兒媳當成保姆看待,所以婚後不想生活在一起。

▶參與兒子和兒媳的生活

不想和公婆生活在一起,還是因為他們會過度參與兒子和兒媳的生活,對他們的生活指手畫腳。兒媳指揮兒子幹活看不慣,兒媳買幾身衣服也看不慣。大傢都是成年人,被這樣約束,心裡肯定會不開心,就不願意生活在一起瞭。

▶ 生活習慣的不同

老年人的生活比較規律,早早起床,早早睡覺,特別註意養生。而年輕人,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誰也看不慣誰,矛盾自  然 就出現瞭。特別是周末,年輕人想睡個懶覺,然後就聽到廚房叮叮咣咣的響,這個時候,任誰都會崩潰的吧。

要是碰上沒有界限感的公婆,不穿內衣或隻穿內褲就在客廳走動,那矛盾就更大瞭。

婚姻不是從一個傢嫁到另一個傢,而是一個年輕人和另一個年輕人,分別從自己的原生傢庭中出來,組成自己的小傢。

【話題討論:你們婚後想和公婆住一起嗎?】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