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1年4次發射失敗,中國航天異常的背後,專傢警告:絕非巧合

據新京報報道,在我國酒泉發射中心進行的一場衛星實驗發射失敗瞭。此次發射任務是將一顆高分02C衛星送進預定軌道,該衛星屬於吉林一號組網衛星中的一顆,但是發射任務沒能成功。一次失敗不能證明什麼,但是短短1年4次發射失敗就需要引起重視瞭。如此高的失敗頻率意味著我國在技術開發上出現瞭問題。在中國航天異常的背後,有專傢警告,這件事就絕非巧合,所以必須要認真排查導致失誤的真實原因。

1年4次發射失敗

此次發射的載體是快舟一號甲火箭,該火箭在升空之後出現瞭無法修復的異常,導致發射失敗。今年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動作頗多,相關衛星的發射次數達27次,但是這其中有4次失敗。一次發射需要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因此一次失敗帶來的損失不小,四次失敗絕對需要引起大傢的警惕瞭,背後一定出現瞭問題。專傢表示,發射頻繁失敗絕不會是巧合,我國需要認真研討這些失敗背後的原因,不斷改進相關技術,避免在同一個地方摔兩次跟頭。

從這次失敗看,出現問題的好像是火箭本身。巧合的是,這已經是這種類型的火箭第二次出現發射失敗的例子瞭。有人猜測,我國對於這款火箭的相關技術研發可能並不成熟。這款火箭的特點是發射方便和成本低,它成本極低,大大節省瞭衛星發射所需的資金,並且對發射場的要求也不高。這些特點讓這款火箭在國際上特別受歡迎,畢竟誰不想用耗時更短,更便宜的方式發射火箭呢。但是接連兩次失敗卻提醒我國研發人員,我國針對它的研究還遠遠不夠,需要認真反思相關的研發問題。

當然這隻是一種猜測,真正的失敗原因還在調查中。這次失敗對吉林一號的組網進程有非常大的影響。高分衛星不是普通的衛星,它的清晰度更高,性能也更優越,這次本該上天的衛星在組網計劃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吉林一號的計劃中有138顆衛星,如果能全部發射成功,將大大提升我國的衛星遙感技術的國際競爭力。不得不說,這次失敗是令人沮喪的。但考慮到實際情況,我國的衛星發射非常頻繁,因此出現問題的概率也更大。

正確面對發射失敗

我國幾十年間在航空航天上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此時出現的發射失敗也是難以避免的,因此我們需要用正確的心態面對這些失敗。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國在衛星發射領域確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如果能認真分析這次失敗背後的原因,失敗的經驗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在技術研發中,隻有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才能繼續前進。我國科研人員可以在分析這次失誤的過程中,找到下一個階段的方向,不斷查漏補缺,推動我國衛星事業的全面發展。

科學研究講求實事求是,沒有必要追求所謂的零失誤,那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尤其對於我國來講,在衛星和火箭的研發領域前進的每一步都非常艱難。這些涉及尖端科技的領域,沒有國傢會輕易泄露本國掌握的先進科技,因此我國是白手起傢,一步步積累到今天。在攀登科技高峰的路上,越往上越艱難,我國的科技建設現在就走到瞭一個異常險峻陡峭的地方,並且面臨技術瓶頸。技術上的限制導致瞭多次失敗,但是這些失敗並不是結束,而是技術攻堅戰的開始。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