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額還款被上征信!客戶狀告銀行維權

貸款全額還款後,征信報告卻出現瞭6萬多元欠款,為消除征信不良,用戶將銀行告上法庭。

撰文|張浩東

出品|支付百科

銀行與用戶之間因征信導致的問題不斷發生,給用戶造成瞭諸多負面影響,與銀行協商未果的情況下,何某走上瞭漫漫維權路。

事件要從2010年說起,彼時何某從銀行貸款22萬元,期限為3年,由於何某資金緊張,直到2015年何某仍未將該筆款項還清。

多次催收並沒有起到太大效果後,銀行決定免除何某的貸款利息,雙方在2015年達成還貸協議,何某隻需償還在銀行的貸款本金即可。

在何某還款時,銀行系統卻因升級出現瞭故障,導致何某在歸還貸款全部本金後,系統仍顯示何某已還清的貸款存在60588元的欠款。

銀行為何某出具瞭一份書面《證明》,內容如下:“何某於2010年貸款的22萬元貸款已全部還清,在歸還該筆貸款時銀行系統正處於升級當中,造成瞭一定的故障,使何某貸款顯示未還,由此形成逾期及多產生的貸款利息60588元的不良信用記錄情況,並非客戶所為。”

收到銀行開具的還款證明後,何某以為不會再產生任何麻煩,直到2020年3月,何某在打印個人征信報告時發現,因上次貸款產生瞭60588元的不良信用記錄,銀行方面拒絕為何某處理,何某無奈之下將銀行起訴至法院。

因為銀行已出具相關證明,並且明確表示何某還款後餘額為0元,對於何某征信報告中的不良信用記錄,法院判定是被告銀行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銀行應當消除何某不良信用記錄。

銀行問題導致的用戶逾期並非首次,此前,招商銀行也出現過類似的事件,招行用戶白某在一次征信查詢中發現一條不良征信記錄,其在2005年辦理的招商銀行信用卡,在已償還欠款之後顯示仍欠招商銀行信用卡款項,且信用卡處於呆賬狀態,原授信額度為20000元,查詢時餘額為10251元,白某多次請求招商銀行撤銷其不良征信記錄均不成功。

招商銀行方面表示,白某所還金額僅為信用卡所欠本金,並非全部利息和費用,銀行的記賬規則需要每月先沖抵利息、費用然後再沖抵本金,導致白某在招商銀行的還款金額未能沖抵全部本金。

法院在經過審理後認為,招商銀行在白某已接受刑事處罰償還全部欠款的前提下,沒有充足的證據表明白某存在征信不良的行為,應當對白某在央行征信中心的不良記錄予以撤銷。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目前絕大多數征信糾紛均是銀行對用戶全額還款無法準確判定所致,由此產生瞭許多錯報、亂報征信的情況,有時銀行還會出現信用卡年費調整後未告知持卡人、系統升級無法扣款造成逾期等特殊情況,用戶常常成為受害者。

《征信業管理條例》明確指出,信息主體認為征信機構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錯誤、遺漏的,有權向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異議,要求更正。

在申請過程中,銀行有時並不配合,用戶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證,起訴銀行成為一種有效的途徑,但因銀行方面的疏導卻使用戶付出瞭大量的時間及其它方面的成本,不僅嚴重影響瞭其征信,還會造成實際經濟損失。

目前我國個人征信異議較為普遍,呈現上升趨勢。除瞭銀行過失導致的用戶征信異議外,否認信貸業務成為另一種主要的表現形式,包括否認貸款、信用卡、擔保等信貸業務,這大多與個人信息保護不力導致他人盜用或冒名貸款等非法違規情形有關。

此外,隨著央行二代征信的上線,征信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二代征信被稱為史上最嚴征信,對應的二代征信報告新增納入多方面信息,覆蓋瞭循環貸、信用卡大額專項分期、共同借款人、企業為個人擔保、個人為企業擔保、逾期後還款等一代征信無法覆蓋的信息。

征信受損後,影響的不僅是貸不瞭款那麼簡單,還會在社會上有各種限制,限制出行、限制高消費,征信在用戶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愈發中重要,監管機構也格外重視用戶的征信保護工作。

今年5月份,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廣發銀行在內的多傢銀行因超期處理個人征信異議被央行處罰,央行通過加大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檢查力度,降低用戶法律訴訟的處理成本。

從用戶角度來講,應更加註意貸款、信用卡的還款期限等信息,拋出盜刷、被貸款等不可控因素外,通過按時還款盡可能避免不良征信記錄的出現。

David: